设为首页 电子邮箱 联系我们

本刊网站已开通,欢迎作者、读者使用访问本网站!

 
   
首 页 最新公告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期刊收录 在线投稿 联系方式
  版权信息

主      办: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协      办: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教育文献出版社
编      辑: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编辑部
名誉总编辑:吴康辉
副  主  编:佘维学  薛慧锋
            钱水龙  叶建强
            朱 淮  许国华
外联部主任:刘长明  黎 欣
投稿  邮箱:jyyjxk@126.com
网      址:www.jyyjxk.com
定      价:每期8元,全年60元

 
  相关证书  
  友情链接  
·教育阅读网
·华夏期刊网
·新教师教学杂志官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
  热门文章
首页 > 刊社动态 > 热门文章 
 
 
2013年11月第11期 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王小艳
 
    

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山西省中阳县北街小学  王小艳
关键词:生活、数学、提炼、体验、实践、创新。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局限于教材,充分体现“用教材教”这一主导思想,构建自己的教学模式,在生活中挖掘素材,解决生活实际中的数学问题,在生活实践中创新,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为实际生活服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数学体验,感觉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真正的体现出在生活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的重要性。

 在数学教学中,构建“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应用于实际,实践中创新”,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很有效的。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内容的特点,让学生接触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中的景与物,人与事,从中感悟“生活数学”的巨大魅力,唤起学生学数学的热情,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生活中挖掘素材,获得数学体验
 我们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最值得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所以,备课时,对教材内容可适当重新改编,选取符合自己学生生活的数学实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原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原来存在于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例如,在轴对称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自己收集的植物叶片,发现其对称美,领会很多植物的叶子是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比教材,思索想象,学生举出了人脸、门、花瓣,蝴蝶……等日常生活中很多轴对称图形的实例,为进一步了解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归纳生活中这些图形的特点,分组合作,写一篇关于“生活中轴对称”的小论文,制作几件具有轴对称性的小用品。这样,学生个个兴趣浓厚,积极投入,通过捕捉生活素材把现实的,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内容作为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载体,从而使学生从生活中获得对数学的体验与感受。
应用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教学的成功,学生学习“有价值”数学的体验,就是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时可以再现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巧设问题,诱发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如在教了相似三角形后,组织一次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分组自制标杆,平面镜,利用相似三角形原理测河宽,测树高,测楼顶旗杆高等等。象这样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数学就变得丰富多彩。再如学了二次函数的应用后,男生探究掷铅球的最大高度,女生利用跳绳甩到最高处时是抛物线,探究不同身高的同学如何跳起才能成功;模仿营销,用二次函数讨论最大利润等问题……这样的教学安排,具有直观性,开放性、体验性。紧贴生活,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提高学生参与生产实践的能力,懂得学习可为社会创造财富,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在实践中创新,体现数学服务生活
 数学教学应努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构建再创造的课堂,把发明创造的种子播进学生的心田,使学生萌发创造的激情。如学了“锐角三角函数”后,让学生自制测角仪;学完角的旋转后,让学生结合学过的物理知识自制小电扇;学完数据的分析后让学生利用平均数、众数、方差、极差来分析同年级不同班级的考试成绩;学完扇形的面积计算,让学生用废材料做一把扇子计算扇子的面积,师生共享,并提出改进方案,这样,一方面在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知识的价值,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创造的热情。
 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方面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这充分说明数学的应用之广。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自己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走进生活,亲近自然,多动手、动脑,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领悟生活是数学学习的广阔天地,数学因生活而精彩。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投稿邮箱:jyyjxk@126.com 

京ICP备09034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