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电子邮箱 联系我们

本刊网站已开通,欢迎作者、读者使用访问本网站!

 
   
首 页 最新公告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期刊收录 在线投稿 联系方式
  版权信息

主      办: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协      办: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教育文献出版社
编      辑: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编辑部
名誉总编辑:吴康辉
副  主  编:佘维学  薛慧锋
            钱水龙  叶建强
            朱 淮  许国华
外联部主任:刘长明  黎 欣
投稿  邮箱:jyyjxk@126.com
网      址:www.jyyjxk.com
定      价:每期8元,全年60元

 
  相关证书  
  友情链接  
·教育阅读网
·华夏期刊网
·新教师教学杂志官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
  热门文章
首页 > 刊社动态 > 热门文章 
 
 
学校体育课余训练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李志芳
 
    

学校体育课余训练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山西省中阳县一中学校 李志芳    

体育课余训练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在新形势下为国家持续培养更多的体育人才,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任务,也是课余训练面临的新问题。

一、更新观念,构建新的目标体系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大气候的影响,学校体育课余训练工作也相应存在着“应试”,“片追”现象;训练对象是部分体育成绩高、运动会能拿分、升学有希望的学生;训练内容是赛什么训什么,考什么就练什么;训练方法是怎样赛、怎样考,就怎样练;评价方法是把应赛、应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课余训练工作都围绕着比赛、考试的指挥棒转。这样做违背了体育训练的规律,忽视了学校体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范围和质量。所以我们必须着眼于三个面向,树立素质教育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贯彻“两全一特”的素质教育要义。

我们是这样给训练目标重新定位的:

1. 使受训练者的爆发力、耐力、柔韧性、灵活性和反应能力等身体素质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

2. 能掌握基本的体育运动技术、技能,比原来有所提高。

3. 发展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4. 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心理品质,善于与别人合作。

5. 使受训练者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和良好的品德。

6. 培养受训练者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实现此目标的基础上,鼓励在体育方面有所作为的学生能脱颖而出,挖掘潜能,使其掌握一项或几项运动项目的技术、技能。

二、持之以恒,形成常规

学校体育课余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保持相对稳定必须坚持做好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

(一)加强课余训练的计划性,防止随意性和盲目性

训练要有长计划、短安排。每个学年、学期、每个段落,训练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措施保证训练质量,达到什么效果等都要有计划安排,以避免训练的随意性。实施学校课余训练要做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遵守科学性、实践性、趣味性、民主性、开放性原则,争取训练的优质高效。每次训练简要对优缺点进行总结,做好训练记录。

(二)建立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训练没有制度约束不行。对参加训练学生的出勤、参加记录、安全防护、器材使用、参与态度、评比检查等各方面都要做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以规范学生参与训练的行为。

(三)定期测试  成绩测试具有检验、评价、激励作用,定期测试要记录好成绩,以总结分析训练工作的利弊得失、个体差异原因,作为制定或调整下一步工作的参考,也是为学生成才以后的训练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

(四)要完成一系列业务材料  诸如计划、备课、训练日志、总结、学生成绩登记表、出勤记录、各方面表现记录等,这些都是训练工作的组成部分。

三、改进训练方法,实施科研带动战略

体育训练具有密度大、强度高、重复性突出等特点、练习者极易产生乏味厌倦、疲劳懒散等一系列心理、生理反应。教师一味地用“豁、拼、靠”的老办法来要求,督促学生,学生也只能是在消极的状态下勉强“从命”,有时显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不来参加训练,这就影响了训练的效率和效果。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设了“快乐训练”、“创办特色体育训练”等课题,逐个进行实验研究,在“巧干”上大做文章。

由“快乐训练”研究,衍生出以下做法:一是重视目标激励。通过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树立为国、为家、为个人成才而锻炼的思想,产生主观能动作用,就会达到以苦为乐,苦中求乐的境界;二是设计趣味训练。变重复机械的训练方式为游戏式、竞赛式的训练,使学生在高涨亢奋的情绪中,不自觉的强化了训练;三是用成功激励成功。肯定和表扬训练者的每一点成功,坚定训练者的自信心,产生上进心,又能启发激励他人。

四、注重科学实效,做好评价工作

体育训练评价是针对体育生的2目标达成情况进行的检验、考核和评价工作。客观评价是以量化为基础的评价方法,它在用于选拔和甄别学生的训练上有积极的作用,但它只能对技能和体能做出评价,只重视了课余训练的结果,不重视训练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学习态度,只重视学习成绩,不重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抹杀了学生的主体性。因此,仅仅用终结性的评价方法是无法反映学生达成训练目标的。采用终结性与过程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评价显得更为合理、科学。

五、结论和建议

要搞好学生体育的课余训练,使其切实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方阵地,就要站在整体素质教育的高度,发挥自身优势,从端正思想、转变观念入手,以教研为先导,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目标体系,优化训练方法,坚持有序、高效的训练,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搞好机制管理。

同时,学校体育的课余训练必须要搞好训练点与活动面的结合,搞好课余训练与文化学习的结合,搞好训练与育人的结合,搞好师德自身建设,学校的课余体育训练就一定会大放异彩。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投稿邮箱:jyyjxk@126.com 

京ICP备09034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