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电子邮箱 联系我们

本刊网站已开通,欢迎作者、读者使用访问本网站!

 
   
首 页 最新公告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期刊收录 在线投稿 联系方式
  版权信息

主      办: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协      办: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教育文献出版社
编      辑: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编辑部
名誉总编辑:吴康辉
副  主  编:佘维学  薛慧锋
            钱水龙  叶建强
            朱 淮  许国华
外联部主任:刘长明  黎 欣
投稿  邮箱:jyyjxk@126.com
网      址:www.jyyjxk.com
定      价:每期8元,全年60元

 
  相关证书  
  友情链接  
·教育阅读网
·华夏期刊网
·新教师教学杂志官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
  热门文章
首页 > 刊社动态 > 热门文章 
 
 
手 指 上 的 数 学 ——浅议“手”在数学教学中的妙用 张富荣 石统军
 
    
手 指 上 的 数 学
                        ——浅议“手”在数学教学中的妙用
       张富荣  石统军
每个人都有一双手,这双手不但可以用来拿东西,也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最简易最有效的学习工具,在数学教学上的功效妙不可言。无论是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还是“统计与概率”等知识领域中,只要教师善于开发、挖掘、利用,让学生手、口、眼、脑各种感官并用,使学生置身于轻松的氛围之中,学生的“手”就会变成一张会说话的“嘴”;一双会观察的“眼睛”,一把能破解疑难的“钥匙”,一架传递情感的“桥梁”,此时的数学课堂定当是情趣横生,魅力无穷。
一、巧用“手”记忆计量单位及进率。
在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多种计量单位,如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质量单位以及人民币单位等。计量单位的进率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地方,将各种计量单位混合在一起之后就更加的混乱,学生回忆起来也不容易。在记忆这些单位间的进率时,大多数学生有些同学是靠死记硬背,这样在使用时就容易暂时失忆,往往张冠李戴。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用手指来帮助记忆,学生不但感兴趣,而且记得快、记得牢。
长度单位:可以伸出左手,五指张开,掌心朝向自己,从小拇指到大拇指依次代表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五指与长度单位按大小顺序依次对应起来:大拇指是手指的首领,它最伟大,我们把它看作千米,食指第二大,看作米,依次中指为分米,无名指为厘米,小指最小,看作毫米。同时规定:1个小指缝表示1个“0”,表示进率是10。而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大指缝表示3个“0”,表示进率是1000。这样,在计算长度单位进率时,如果大化小,隔几个小指缝就在“1”的后面加几个“0”,大指缝加3个“0”,小化大则反之。如想知道米和毫米的进率,食指和小拇指之间有3个间隔,就在1的后面加3个0,就是1000,所以1米=1000毫米。
面积单位:用5个手指分别代表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不过,这次食指要与中指尽量分开,与大拇指靠在一起,这样依然用距离的大小表示进率的大小,即公顷与平方米间的进率是10000,而其它两个相邻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这种特殊的手形帮助记忆比死记硬背效果好多了,从而使记忆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变得很轻松。
质量单位:可以伸出左手成 ok状,从小拇指到中指分别代表克、千克、吨,他们之间相邻的进率是1000,这样就比较容易记清楚如何去转化了。
记忆时用手指表示单位,用指缝表示单位间的进率。手指与指缝无形中构成了方便、实用的进率表。借此,学生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或验证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学生在应用时,偶尔遗忘就可以信手拈来,用手指进行联想,从而对所学知识较好地进行巩固与掌握。时间一久,学生就会记忆深刻,不易再忘。
建立直观表现:利用手的直观性,还可以帮助我们建立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等单位的实际大小呢,比如指甲的厚度约1毫米,宽度约1厘米,张开大拇指与食指,两手指尖间的距离约1分米,两手臂分别向左右两侧方向平伸,左手指尖到右手指尖的距离约1米。指甲面的大小大约是1平方厘米。指甲头的大小大约是1立方厘米。左右手拇指、食指围成的图形大约是1平方分米。左右手所有手指相对围成的图形面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如果记住了这些知识,在估计物体的大小、填写合适的单位时学生就有参考依据。
二、巧用“手”提高计算能力。
几乎每个民族最早都使用十进制计数法,这是因为人类计数时自然而然地首先使用的是十个手指。几乎所有的人,对10以内数的认识都是从手指开始的。手指与数学的密切关系对我们所有人来说并不陌生。在数学学习中,充分发挥手的学具作用,能有效提高学困生的计算能力。
1.借助手指认识10以内的数。
孩子刚入学,对10以内的数基本都有直观的认识,课堂上,借助手指帮孩子建立对数字的直观认识以及10以内数的组成,简便快捷。如学习5的组成,可以伸出5个手指,然后依靠控制手指间的距离把5个手指分成两部分,边分边说:5可以分成1和4,1和4组成5;然后再分,接着说:5可以分成2和3,2和3组成5……
2.借助手指计算退位减法。
今年我任教二年级,在教学两位数退位减法时,我发现班上有个学生居然20以内退位减法不会算,我只好教他借助手指进行退位减法,如计算73-18,个位3-8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用13-8他不会算(手指不够),我就教他用10-8等于2(可以用手指),再用2+3=5,采用这种方法,他终于能计算退位减法了。
3.借助手指记乘法中的进位数。 
加法中的进位数一般不超过3,不论是在算式中写进位数,还是手指记或是心算都很方便。而乘法计算,特别是在两三位数乘两位数时,进位太多,尤其是第一个因数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字相乘时,乘的过程中进位的数字不写容易造成忘记,写在题上或旁边都显得太乱,所以很容易造成计算错误。因此计算过程中,我们可以巧用左手来记乘法计算中的进位数,大大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具体方法如下:将左手自然张开,面对掌心,从小拇指数起,伸一个记数1,伸二个记数2,依次类推,伸五个记数5;然后从大拇指数起,伸一个记数6,依次类推,伸四个记数9。这样,便于我们记忆,有效帮助进行计算。
4.借助手指巧试商。
在计算除数是二、三位数的除法时,当除数接近半数时,看作“整十”、“整百”数试商,调商次数较多,一般看作半数试商。为了提高我们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我们可以用左右手记积法帮助我们记住15、25乘10以内的乘积。方法是:将左手自然张开,面对掌心,从小拇指到大拇指分别记上15乘以一至5的成积,然后从食指到小拇指分别记上15乘6至9的乘积,这样除大拇指外,每个手指上的两个数相加都是150,我们只要记住30、45、60,就能很快指导其他各积,同样的方法也可将25乘10以内数的乘积记于右手,帮助提高记忆,从而减少试商的次数,有利于提高我们计算除法的能力。
三、巧用“手”促进对概念的理解。
概念教学枯燥、乏味,很多时候,我们要准备合适的学具并不是那么容易,而根据教学内容,发挥手的学具作用,如果在概念教学中巧妙设计简单易操作的游戏,能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1.认识直线、射线、线段。
在学习线段、直线、射线之后,我设计了一项活动:通过肢体动作进行猜谜语活动巩固所学知识。内容是:两只胳膊端平,“握住拳头”学生马上猜出“线段”,两手放开,学生猜出答案“直线”,一手握拳头一手伸开,学生猜出是“射线”。学生对这样的猜谜语游戏很感兴趣,游戏形象直观地揭示了直线、线段、射线的概念区别,即无端点、两个端点和一个端点,游戏过后,学生就对概念熟记于心。
2.拼组锐角、直角、钝角。
学习了角的分类,用手指当作活动角,方法是:两个食指相对,两指接触的地方当作角的顶点,依靠调节两手指的位置演示锐角、直角、钝角等各种角,方法很简洁、易操作,能在简短的游戏中加深学生对各种角的认识。
3.强化对的认识。
在教学倍的认识一课时,我设计了拍手游戏:我拍几下,要求学生拍手次数是我的2倍。这里表面看是下一个信息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内容,实则是让学生充分感知2倍就是2个几,3倍就是3个几。既进一步突破重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为后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打下了基础。
4.熟记数位顺序表。
在学习了整数和小数数位顺序表之后,要想正确读写数必须正确熟记数位顺序表,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手指来帮助记忆。伸开左右手,面对左掌心、右手背,左手为整数部分,右手为小数部分,两手之间有一个小数点,左手小拇指为整数部分的最低位个位,计数单位为个,无名指为十位,向左依次类推百位、千位、大拇指为万位,大拇指左边可以延续;右手大拇指为小数部分的最高位十分位,计数单位为十分之一或是零点一,小拇指右边可以延续,向右依次类推为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每相邻两指表示的计数单位之间进率为10。
四、巧用“手”探索规律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规律的探索是借助具体事例、通过观察、比较逐步发现的,然后通过练习加以模型化,我们从而掌握应用。这些规律有的比较深奥,有的难以识记,比如《植树问题》,在这一数学模型中存在着三个规律:一种情况是“植树棵数比间隔数多一”;第二种情况是“植树棵数比间隔数少一”;第三种情况是“植树棵数等于间隔数”。在面对具体问题时,有些同学对就不太明白间隔数与植树棵树之间的关系,不太明白到底是应用哪种规律来解题。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双手来观察手指与手指缝的关系。伸出5个手指,看看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空隙呢?
4个手指之间呢?3个手指之间呢?2个手指之间呢?
手指的数量      空隙的数量
5               4
4               3
3               2
2               1
有什么发现呢?学生不难看出:手指的数量总比空隙的数量多1。很容易体会到:手指指数=手指间隔数+1,然后运用到植树问题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摆弄手指,先提炼出数学模型:两端都植树,树的棵数=树的间隔数+1,接着推广到植树问题的另两种情况:一端植树,树的棵数:树的间隔数。两端都不栽,树的棵数=树的间隔数-l。在这个过程中借助手指直观、形象,一直没有离开手,还可以将这一数学模型应用于生活实际——锯木头、数楼梯、钟打点等有间隔的实例。通过这种直观学习,学生只要搞清楚手指与间隔之间的联系,每次应用有困难时,都可以借助手进行联想,手无疑对我们的有效强化、存储这一规律起到积极的作用。把手指引入课堂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又可以突破认知难点。
    手势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具有形象、直观、容易理解的特点,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所起的功效远远不止如此,手上的秘密还有很多呢,期待着老师们更好的去发现、去利用。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投稿邮箱:jyyjxk@126.com 

京ICP备09034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