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电子邮箱 联系我们

本刊网站已开通,欢迎作者、读者使用访问本网站!

 
   
首 页 最新公告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期刊收录 在线投稿 联系方式
  版权信息

主      办: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协      办: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教育文献出版社
编      辑: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编辑部
名誉总编辑:吴康辉
副  主  编:佘维学  薛慧锋
            钱水龙  叶建强
            朱 淮  许国华
外联部主任:刘长明  黎 欣
投稿  邮箱:jyyjxk@126.com
网      址:www.jyyjxk.com
定      价:每期8元,全年60元

 
  相关证书  
  友情链接  
·教育阅读网
·华夏期刊网
·新教师教学杂志官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
  热门文章
首页 > 刊社动态 > 热门文章 
 
 
让我们的教师都拥有一颗童心 徐胜发
 
    
让我们的教师都拥有一颗童心
 
徐胜发
 
童心无处不在,无时没有。纯洁的童心,它不带任何杂质,晶莹剔透。它是生命和欢乐的象征,是生机和活力的体现。它能把你带入一个童话的世界。而缺乏童心的世界将是一个荒漠和冷酷的世界。因此,作为小学生,还是孩子的学生应该生活在具有童心的世界里。我们要精心地呵护它,使这颗稚嫩的心不受到伤害,放出异样的光彩。其实,作为成人的老师也应该保持一颗童心。它帮助老师完成教育的职责与伟大。然而,如今的小学农村教育还是频频的各种检测、单元考试、奥数的辅导、题海战术、威尼英语的专修等等,这些恶浪无情地卷走了这方纯洁神圣的世界,使校园开始凋零,学校急速流失,生源急速减少,质量急速下降,一切都显得那么老气横秋,毫无生气,农村的小学教育成了一种城挤、乡弱、村无的境界,师生的童心缺失严重。
一、亲情的缺失严重。
当今的农村中小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全国达5800万元,十年中农村小学消失了6300所,年轻的爸爸妈妈都双双一起外出打工或做生意,留下的子女要么扔给外婆、外公带,要么付给爷爷奶奶带,还有的寄托在亲戚家养。这些留守儿童一年四季只见父母一次面,就是年末、年初出去谋生,这些学生与老人的沟通有重重的阻力,有好几个代沟,尽是老人的唠叨、责备、轻骂,造成子女的性格内向、孤僻,稍微坚强或有个性的孩子则显得更加懂事,趋于成熟标志,长期以往泯灭了他们的童心,抹杀了他们的童趣,致使他们本该享受快乐、有趣的童年生活,而变得过早“成人化”,心理早熟。一些被过于溺爱的独生子女们也变得不善于感恩、孝顺、礼貌,漠视于亲戚、老人等,他们觉得大人的关心是理所当然的。这样的孩子进入学校,我们教师首先就要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教育他们先做人,如何待人、如何与人交流沟通,然后才教书。
二、童心缺失的危害。
童心的缺失击碎了学生童年的梦想。小孩子应该是充满快乐的,童年时期也应该有许多梦想。然而现实中的学生却过早地承受着来自成人世界的压力,而最直接的施压者便是教师。重复的考试是学生在校生活的重要内容,升学是通往目标的一个个站点,竞争和淘汰是维系学校“生命”的内驱力,各种繁花的家教、辅导……这一切的一切都击碎了美好童年的纯真梦想。当你看到学生疲惫不堪的面容时,当你看到孩子背着沉甸甸的书包时,当你看到孩子边啃包子边走向培训中心时,你能体会到童心缺失的危害吗?而我们的老师认为自己是真理的拥有者,是绝对的正确者,把学生当作一块块白板,通过自己喋喋不休的讲解,不断重复的强化训练,把那些所谓“真理”复制给学生,剥夺了学生的学习权利,学生没有机会感受,不能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无法体会追求真理的乐趣。
童心的缺失使教师的思想趋于僵化。童心的表现是往往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能及时呼吸到清新的空气。而童心缺失的老师自走上讲坛开始,就一步一步地走向衰老。教了几十年的书,却一直在沿用自己老的教学方法,没有灵感,没有生气,更没有创意,让自己都锐化成一个为生计而奔波的“教书匠”。随着年龄的增长,使他离“无物可教”越来越近。因此,童年的缺失后果是可怕的,它像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毁灭性所带来的山洪暴发一样可怕。我们从报刊上、电视中看到不少的不愿看到的例子,如学生自杀、跳楼、盗窃、暴力犯罪,甚至有杀死同学、杀死老师和亲生父母等。这不得不让我们的教师发人深思,我们不能片面强调外部环境的影响,更应该从教育体制内部去寻找根源。教师童心的缺失,同样会导致学生童心的泯灭,让他们过早地模仿成人的行为,也过早地承受着成人的压力,更会拉开了师生之间距离,不易沟通、不易交流,严重地影响了现代课堂教学。所以,我们呼唤,教育呼唤童心的世界,这才是一片大森林,是学生可持续学习和健康成长的保障。
三、找回童心。
你一定很羡慕魏书生老师能和学生结伴而行,在谈笑中赋予学生启迪和教育。你也许会认为李镇西能和学生一起去郊游、捉迷藏、做游戏,直至被“活埋”有点不成体统。其实,这就是作为一个教师应具备的童心。一些名师曾把几十年的教育生涯归结为“童心母爱”。在学生看来,他们不仅是老师,更是他们的知心朋友,甚至有时学生已不把他们当作老师看了。“当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时,您就成了真正的先生了。”(陶行知语录),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拥有一颗健康的“童心”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去寻找。
1、提高教师的自身儿童文学修养。
我觉得对教师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儿童文学修养。不仅是教师,即使不从事教育工作,一个成年人、一个家长都要提高这方面的修养。因为儿童文学教给了我们认识生活的方式。生活中,孩子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要认识生活必须认识孩子。通过认识儿童来认识社会、认识生活、认识教育。教师只有提高儿童文学修养,不仅可以更好地指导阅读,还能够全身心地回归童年,这也是接近儿童的最好方式。有的教师能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师生关系搞得很融洽,归根结底就是教师时刻保持着一颗童心。也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真正热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教学理念才能非常自然地,具有亲和力地传递给孩子。另外,加强儿童文学修养,不仅要多阅读,还要多写作。尤其是中小学教师适合搞儿童文学创作,教师天然地和孩子接近,更好地去贴近孩子的心灵,更纯真、更优美。
2、让孩子成为一个丰富、善良、细腻的人。
因为小学新教材中有大部分儿歌,儿童诗歌、童话,还有一些篇幅长的课文,图文并茂,很适合儿童的审美趣味和心理特征。教师要正确指导孩子如何阅读。
A、读故事情节,满足学生的新鲜感、好奇心。
B、思考作品的内涵,丰富内心世界,提炼人生感悟。教育学生读好古诗、现代儿童诗等,培养他们纯正的儿童文学趣味,调动孩子的想象力。让他们尝试去写天真的诗,保持他们天然的一颗好奇心、新鲜感。读儿童诗、写儿童诗,足够让他们感情更丰富,更有同情心,更善良。
3、热爱学生,包容学生。
教师要做教育领域中的环保主义者。要以学生的意志为转移,不仅爱学生的优点,也要容忍他们的缺点。不仅爱那些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更爱那些不被重视、不被人喜欢的有“问题”的学生。那些差生更需要我们教师去关心、去帮助。只有生活在爱的环境中的孩子,才能领悟爱的价值,才能去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爱社会、爱将来的事业。而对于那些差生、调皮生、捣蛋王。我们不能一味地惩罚、指责,甚至打骂,而是要用真诚的爱心与巧妙的方法去“对症下药”,去教育他们,感染他们。我看过一则故事,说是一个小学生偷偷地杀死了校长家的狗,但他遇到了一位高明的校长,没有责骂他,而是要他画出两张狗的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狗的骨骼结构图),正是这种宽容的“惩罚”,让这位孩子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获得诺贝尔奖。这位学生就是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
4、理解学生、尊重学生。
每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一个个珍贵的生灵,他们需要教师去认真解读。只有童心才能破解这些密码。因此,理解孩子既是形成童心的前提,也是获得童心的必然结果。若你理解了孩子,就会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就会对他们心中的困惑与疑虑及时进行一一解答。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未来的牛顿、爱国斯坦、爱迪生。不能把“白痴”、“弱智”、“不可救药”等标签乱贴给学生。要放下架子,拿起童心,蹲下来与孩子对话,甚至还向学生学习一些优点,有事多与学生商量,与学生平等对话,交心、交流。认真地倾听学生的内心独白,甚至把自己看成是孩子的一部分,让师生互动,交融在一起。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投稿邮箱:jyyjxk@126.com 

京ICP备09034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