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电子邮箱 联系我们

本刊网站已开通,欢迎作者、读者使用访问本网站!

 
   
首 页 最新公告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期刊收录 在线投稿 联系方式
  版权信息

主      办: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协      办: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教育文献出版社
编      辑: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编辑部
名誉总编辑:吴康辉
副  主  编:佘维学  薛慧锋
            钱水龙  叶建强
            朱 淮  许国华
外联部主任:刘长明  黎 欣
投稿  邮箱:jyyjxk@126.com
网      址:www.jyyjxk.com
定      价:每期8元,全年60元

 
  相关证书  
  友情链接  
·教育阅读网
·华夏期刊网
·新教师教学杂志官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
  热门文章
首页 > 刊社动态 > 热门文章 
 
 
善待后进生 促进全体学生和谐发展 刘淑玲 王欣德
 
    


善待后进生  促进全体学生和谐发展 刘淑玲王欣德

 教师要落实好教育科学发展观。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体。由于客观和主观条件的不同,教育的对象学生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先进和后进之分。哲学认为,先进和后进是矛盾的统一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教学的关键和难点是对后进生进行科学转化,善待他们,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怎样才能作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我们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了研究,探索了转化后进生的几点方法。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首先弄清后进学生产生的原因。
 研究表明,后进生的产生有以下原因:
遗传因素:有的学生患先天性痴呆症或遗传素质不正常,造成智力缺陷,学习明显落后。表现为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不专心听讲等等。当然,这种学生占很少数,大多数没入学籍,但也应引起重视。
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着学生的正常发展。特别是部分学生缺乏远大理想,对前途失去信心,意志不坚强,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学习方法不得当,听讲不认真,不肯动脑筋,作业不完成,家庭教育不合理以及社会的消极影响等造成了他们学习困难和后进。
教育的不合理。对学生成长起关键作用的是后天教育。有的教师不懂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教育方法运用不当,不会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 ,对先进生过分偏爱,对后进生反感,甚至不问不闻,讽刺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他们,造成后进学生有失望感和逆反情绪,厌学落后。
先进学生骄傲自满、早恋、家庭变故、看黄色书刊和上网打游戏不能自拔等也会转化为后进生。当然,造成后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次,探索有效方法,转化后进学生。
 怎样才能有效的转化他们呢?我们认为:
进行必要的德育教育,鼓励后进生学习的信心。教学过程中尽量多发现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加以表扬和鼓励,多讲关于人的发展的哲学道理。让他们懂得学习有用,多开展活动,让后进生也有发言和参加的机会。多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让他们觉得党的期望、学校的教育、社会的要求以及榜样的引导,是为了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让他们不被金钱、地位、名利等所诱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习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看到不断上进的勇气和希望。
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要善待后进生,不能过分偏爱先进生。要像父母一样尊重、关心、爱护他们。对问题孩子出现的缺点错误,要满腔热情的对待,真心诚意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不能简单粗暴,草率行事,更不能体罚他们。要有耐心和诲人不倦的精神。
及时做好后进生的家访工作。通过及时家访,了解后进生的家庭情况,分析后进产生的原因。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全面具体的因人、因时、因地订单式教育他们,及时发现后进生的每一点进步,加以表扬并及时反馈给他们的家长,达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共同促进学生发展。
用正面引导和启发式赏识教育方法对待后进生,而不是用讽刺挖苦的办法,损伤他们的感情,打击其上进的信心。做到言不害理、语不伤人。务必做到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后进生。那样会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和反叛行为,使情况更糟。
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遵循和运用教育规律,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讲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他们过重的课业负担。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教育方法,广泛开展第二课堂和兴趣小组活动,使每一个学生的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
 通过以上教学努力探索,取得了较好的素质教育效果。A级学生达到了20%,c级学生有22%提高到了A 级或 B级学业水平,D级后进学生基本转化掉了。其中,后进生王力的绘画作品还得了全市一等奖。问题学生刘见被选拔参加市运动会获得了800米第一名的好成绩。当然,我们还要不断探索转化后进生的有效方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取长补短,为祖国培养更多合格的学生。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投稿邮箱:jyyjxk@126.com 

京ICP备09034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