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电子邮箱 联系我们

本刊网站已开通,欢迎作者、读者使用访问本网站!

 
   
首 页 最新公告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期刊收录 在线投稿 联系方式
  版权信息

主      办: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协      办: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教育文献出版社
编      辑: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编辑部
名誉总编辑:吴康辉
副  主  编:佘维学  薛慧锋
            钱水龙  叶建强
            朱 淮  许国华
外联部主任:刘长明  黎 欣
投稿  邮箱:jyyjxk@126.com
网      址:www.jyyjxk.com
定      价:每期8元,全年60元

 
  相关证书  
  友情链接  
·教育阅读网
·华夏期刊网
·新教师教学杂志官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
  热门文章
首页 > 刊社动态 > 热门文章 
 
 
构建良好学习心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构建良好学习心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区赵家小村中学 李永林  037001

 构建良好学习心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区赵家小村中学  李永林  037001
摘要: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而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心理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为基础,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形成内驱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要充分运用心理学理论,畅通沟通渠道,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不断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关键词:    创新、学习心理、动机、自主学习
 Set up good study mental state, train a student and innovate consciousness
Summary: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development the student'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is the key to teaching that is excellent to turn classroom, but follow the student's mental regulation, it is the important condition of teaching that is excellent to turn classroom to help a student to set up good study mental state.The teacher wants to take the student's study mental regulation as foundation and makes use of various meanses and method and transfers the student's aggressive and makes to get rid of dint inside its formation and promote whole character of student of exaltation.Unimpeded communication outlet to make the most of a psychology theory, make the student actively throw in to go in the study on his/her own initiative, continuously foster its frontier spirit and fulfillment ability, is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in the future laying of the race solid talented person's foundation.
Keyword:
 Innovate, study mental state, motive and independence study

 教育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对创新课堂教学的认识和运用显得无比重要。创新是教学方法最重要特征,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人类智力的开发离不开创新。创新是个体主动的表现,只有学生主动了,才能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素质教育才会不断前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而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帮助学生建构良好的学习心理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为基础,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形成内驱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增大学习意向动力
 新课堂要求教师有新的课堂行为,而教师对课堂的最大影响,是营造气氛和对学生发展的激励。教师要为新课程实施建立一个适应学生需求的、宽松和谐的氛围,而这种氛围又反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师生间信息交流和整体的教学效果,对课堂效果有“助长”作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心理学研究表明,那些容易引起学习兴趣的、形象生动的、寓于想象力的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认识动机。教师要利用实物演习、表演体会、语气描绘或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以文字、图形、图画、声音的情景,建立良好的交互作用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唤起学生的良好心境,促使智力与能力快速、稳步地提高。
 1、导入要精彩
 教无定法,教无常规。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服务于学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好切入点,设置情况。(一)如:导入《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课时,师生问的话。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使学生了解这一事件的严重性。然后,教师引出话题:同学们,这部影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当学生们异口同声的答出“火烧圆明园”后,教师就用简洁有力的语言介绍圆明园有关情况:1860年10月6日,侵略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他们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或者拿不动的,就任意打碎、践踏。最后一把火将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瓦砾,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放映圆明园遗址图片),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遗憾的是历史并没为我们留下多少可以见证的文字,但有一个难能可贵的例外,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这样,学生带着对知识的渴求,带着对雨果的感怀之情,和教师一同走进课文。又如:《阿长与<山海经>》一课中,教师问学生:同学们,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神秘莫测的美女蛇的故事吗?学生齐答道:记得。然后再问学生:讲这个故事的人是谁呢?学生脱口而出:长妈妈。此时,教师趁势指出: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知道许多事情,懂得许多道理,可以说她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对于鲁迅来说,她可是一个有影响的人物。听到这里,许多学生就会由衷地发出赞叹:老师,阿长真了不起!此时,正是导入的好时机,于是教师自然引入:可是在《阿长与<山海经>》里,鲁迅却将长妈妈称为“阿长”,这是为什么呢?作者究竟是怀着怎样一种感情来写长妈妈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作者对长妈妈深切感情。(二)把握文章内容。教师应结合文章的不同特点,进行加工,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灵活地通过读、听、看、讨论、辩论的形式来导入。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学生到讲台上模拟各种捕写的叫声、动作;学习《沁园春·雪》进行毛泽东诗词的模仿秀。
 2、批评要中肯风趣
 教师的语言特别是评价语言要尽量以正面鼓励为主,评价简洁、中肯,多用激励性的话,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心理学认为,讽刺、挖苦的语言会使人产生紧张和不安的状态,会影响人的行为动机,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与学习效率降低。在教学中,不管学生产生怎样的错误思想或行为,教师都要巧妙从正面肯定中给予婉转的批评,使学生得到鼓舞和激励。如:有的教师在提问差生时,因为问题没回答好,就骂学生“真笨”,不仅对学生不会促进,反而刺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积极性受到挫伤,产生逆反心理。
 3、方法要灵活多变
 有位教育家说:“没有笨学生,只有笨老师。”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学习习惯差,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师的教法不灵活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应确信,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一种尚未表现出来的积极健康的心理能量,这种心理能量一旦被激活和释放,就能对人的行为、情感等起激活、调整、组织作用,教师只有采取各种手段,发掘学生的闪光点,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学习兴趣,促使其心理素质的完善,激发其潜能,从而使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4、教学情境要引人入胜
 教学过程中,师生这间的交流不仅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过程,更是师生的情感交流、理智碰撞、人格感染的过程。教师要尽量将学生的学习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5、课堂活动要丰富多彩
 将心理教育寓于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活动中,乃是语文教学与心理教育的融合点。只有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训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心理规律,从而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开发学生的心智潜能和创造力。在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听录音、看电影、分角色表演、当解说员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进入文章的角色,聚精会神地听讲,在愉快的乐声和动人的画面、有趣的表演中,理解课文内容。
二、激发成就心理,激励学习动机
 “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动力。”可以说,每个学生都充满求知欲,都有一种成就心理。这种成就心理,使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向预定目标发展,直至实现教学目标。当学生产生成就心理后,教学就真正做到了“要我学”与“我要学”。学习动机就产生了。教师应利用这一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开展各种活动,设法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在活动中展示才能,创造各自成功的机会,学生在获得成功体验,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又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这种切身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觉得“我能行”。从而在困难面前,坚信自己有能力去克服困难,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战胜困难。
 1、确定目标要体现主体性
 学习目标的确定应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出发,学生喜欢什么,怎样学,都可以和老师,和同学共同确定下来,使学生的学习成一种自己的心理需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因此,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应该尊重和信任学生,允许学生提出各种学习目标或学习方法,包括与教师相反甚至错误的见解,只有这样,学生在确定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才能在同学们面前,在老师面前,无拘无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产生自己学习的源泉。
 2、评价学生要带有赏识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予以适度、公正、客观的评价,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唤起主体意识,培养人格的主动精神。学生只要有点滴进步,教师就应该恰如其分地予以肯定,让其尝试、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因势利导,让其努力一跳就摘到“果子”。对不同的学生不同对待,使好的学生更上一层楼,激发中间层次的学生追赶的热情,让暂时落后的学生达到基本要求,推动全体学生不断进取,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3、自主学习要加强指导性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让学生参与同一内容的学习,看谁学的又快又好。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这期间,给学生的心理上的支持,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三、优化学习小组,发挥群体效应
 心理学实验表明,许多人在一起共做,可以促进、提高个人活动的效率。学习小组作为一个群体活动,有利于群体成员集思广益,提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参与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个体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应当优化组合。个体学习是课堂参与的基本形式,是每个学生自主支配时间的最好方式。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基础、习惯、水平、方式、速度去读读、想想说说、圈圈点点、画画写写。学生的个体学习应该“短时、多次、有层次”。而小组学习要建立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时间可充分些,让所有的学生都自由地发表意见,训练表达,满足学生的情感交流,起到思维碰撞,增大语言训练频率,激活学生会员参与的作用。全班学习是学生参与成果的巩固和深化,教师应精心点拨。这样学生才学的主动、学的投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教学《安塞腰鼓》时,有位学生质疑:为什么文中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这时可抓住这个闪光点让学生再读书并认真讨论。学习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受到了群体的激励和督促,立即投入到自主学习的境界中来。
 四、注重期望心理,提高学习自信心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个性的学生,对于性格行为独特的学生注重期望,树立其自信心,自信,在心理素质中占第一位,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的有效途径是教师对他们的希望,希望他在教师心目中是一名好学生,希望教师尊重他,信任他,这种期望的心理,可使学生感到一种莫大的鼓舞,是一种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力量,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自信心。从而把自信心转化为克服学习困难的动力,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回答问题吞吞吐吐、犹豫不决的学生往往缺乏自信,不敢回答问题的更是对学习没有自信。因此,教师需要耐心启发引导,用期待和信任目光看着学生,用亲切的语言去鼓励学生,相信他们能够自己解决问题。如在教学《核舟记》一文时,在体会“船头三人”着墨最多的人是谁时,教师请一位学生回答,他说“……苏东坡。”教师投去了赞许的目光,接着说:“说得不错,谈一下你的理由。”这位学生先想了想,又说:“三人中,苏轼居中,雕刻者刻得用心仔细,作者写得真切细腻,同时又扣住了‘盖大苏泛赤壁’的主题,所以,对苏东坡着墨最多。“教师大声说:“表扬他。”“哗”全班同学对他报以热烈的掌声,有了这次经历,这个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从此克服了以前回答问题时声音低、易紧张的心理障碍。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心理学理论,沟通学生心理,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到学习中去,切实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乐学、爱学、会学的良好学风,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投稿邮箱:jyyjxk@126.com 

京ICP备09034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