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电子邮箱 联系我们

本刊网站已开通,欢迎作者、读者使用访问本网站!

 
   
首 页 最新公告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期刊收录 在线投稿 联系方式
  版权信息

主      办: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协      办: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教育文献出版社
编      辑: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编辑部
名誉总编辑:吴康辉
副  主  编:佘维学  薛慧锋
            钱水龙  叶建强
            朱 淮  许国华
外联部主任:刘长明  黎 欣
投稿  邮箱:jyyjxk@126.com
网      址:www.jyyjxk.com
定      价:每期8元,全年60元

 
  相关证书  
  友情链接  
·教育阅读网
·华夏期刊网
·新教师教学杂志官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
  热门文章
首页 > 刊社动态 > 热门文章 
 
 
激发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兴趣 陶育明
 
    


激发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兴趣


陶育明

山西省中阳县城内北街小学
〔摘要〕《品德与社会》教学实际中应努力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与教材中的孩子一起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和烦恼,学会如何做事,如何做人,与教材中的孩子共同享受成长的快乐。

关键词:现代教学学习兴趣简明化创设情境

一、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1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学习保持最佳状态的关键,它可以感染激发学生潜在的认识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把所学归于生活,就必须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来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情境中诱发学生探究性的思维活动,以加强教学的感染力。

1.1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学媒体具有直观、形象、信息量大的优势,思品教学如果能将多媒体和教育过程中各个要素实现优化组合,把它立体化、全方位融入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创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围,疏通教育过程中的疑难,就有利于激发学生自觉地吸收道德知识,主动地进行道德行为实践,从而能动地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素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说过: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因此,上思品课的新课伊始,恰当地运用形、音、色俱佳的现代教学媒体,不仅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还能为课堂教学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比如,上《爱国将领吉鸿昌》一课,让学生观看电影片断: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华大地上蹂躏中国人民,英勇的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那悲壮的乐曲,感人的画面以及教师激昂的解说,学生为之动容,为本堂课定下了悲壮的感情基调。再进一步在大屏幕上打出吉鸿昌的图像,介绍生平,展示吉鸿昌与敌人英勇作战的画面,播放吉鸿昌爱国故事的录音,使学生以浓厚的兴趣融人悲壮激昂的气氛之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2.让课堂生活化,给学生体验的机会。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产生怀疑,我们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课本上的图画,课本上的事例活起来动起来,让事实说话,将遥远的拉近,让历史复活……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让课堂生活化,给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的机会。如教学《善待他人》,在如何善待他人环节上,可让学生凭借文本范例和各自的生活经验,进行小组讨论,设计一些场景,再在组内分工合作进行角色扮演,然后全班展示。在展示过程中,教师随机进行价值引导,诸如:谁有过这样的体验?这是真正的善待他人吗?说说理由。学生通过观察、倾听、评价,感悟到真正的善待他人应该是以爱为出发点,去欣赏他人的优点。这样创设了适宜的课堂气氛,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尽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教师要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兴趣,就必须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情境中诱发学生探究性的思维活动,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我们在思品教学中认识到,认识的发展不能代替情感的发展,因为人对某种价值的认同,不仅是认知所及,而且是情感所致。教学《有多少人为了我》时,在感知了有那么多人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后,我创设了一个情境:没有了这些人,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怎样?学生自主地发表意见,有的说:没有了清洁工,我们就要生活在垃圾堆里了。也有的学生说:没有了警察,我好像看到有很多车都撞在了一起。还有的学生说:没有了医院的工作人员,我们生了病就没有地方医治了。学生通过这些假设,体会到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是多么重要。另外,我又选择跟我们生活最贴近的学校做为重点,通过播放保安员的话,既让同学感受到了这些工作人员的辛苦,也让他们对照以往的生活习惯,在感情上上升了一个层次。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每个行业的不易和存在的必要性,获得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的提升。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

对于学生来说,探讨和把握获得科学结果的方法和途径,往往比学习和记忆知识结论更有价值。他们在向未知和疑问的探讨研究过程中,经常是需要经历和体验失败的。但是,重要的是学生在这种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正如杜威所说: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生活性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显着特点之一。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注重儿童自身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努力促使他们在自身的经验、体验中学习,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考虑问题,用多种广泛的知识来探讨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这样才能使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另外,学生在课堂上明白的道理,还应回到生活中进行体验,从而使之成为学生内在的道德修养。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就应及时讨论,联系课堂上的道理,让学生明白时时处处都要牢记这些道理,用它们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让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已经不能单以说教为手段,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以此达到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养成良好道德习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教学目的。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投稿邮箱:jyyjxk@126.com 

京ICP备09034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