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电子邮箱 联系我们

本刊网站已开通,欢迎作者、读者使用访问本网站!

 
   
首 页 最新公告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期刊收录 在线投稿 联系方式
  版权信息

主      办: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协      办: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教育文献出版社
编      辑: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编辑部
名誉总编辑:吴康辉
副  主  编:佘维学  薛慧锋
            钱水龙  叶建强
            朱 淮  许国华
外联部主任:刘长明  黎 欣
投稿  邮箱:jyyjxk@126.com
网      址:www.jyyjxk.com
定      价:每期8元,全年60元

 
  相关证书  
  友情链接  
·教育阅读网
·华夏期刊网
·新教师教学杂志官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
  热门文章
首页 > 刊社动态 > 热门文章 
 
 
漫谈农村小学习作教学 周章菊
 
    

       漫谈农村小学习作教学 

贵州省福泉市藜山新桥小学 550504 周章菊

【摘要】小学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针对农村孩子的写作能力我认为应当做到:注重平时积累,习作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注重对学生习作的评价。习作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

【关键词】农村;习作 ;积累学以致用评价

小学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本人主要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设备的不足,发现习作成了农村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针对农村孩子的写作能力,加之自己八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习作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1注重平时积累,习作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美丽的小兴安岭》这课后,让学生把课文中的描写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原木等景物的词语抄下、背诵。让学生模仿写熟悉的景物。

1.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学生随父母到外地走亲戚,春节购年货,每年组织六一儿童节等等,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2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我在教学《望洞庭》时注重读写结合,使课堂教学更趋科学合理。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练说练笔的积极性。将课后的习题设置成岳阳楼上望洞庭的情境练说,有的学生进入了角色,在与刘禹锡的朋友话别;有的利用了搜集的资料介绍了《题君山》的诗文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和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讲到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时,让学生用自己知道的形容词把秋天夜晚洞庭湖的天空、明月、湖水……描写下来,把对景色的描摩,诗意的外化活用集个性的表达中,而课首的成语系列也自然的水到渠成、学以致用。

3注重对学生习作的评价

教师在评价、批改学生的习作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习作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又要注重因人而异、对症下药,争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学生习作必须求精,而对另一些学生的习作求通就行了,千万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一刀切。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教师在批改习作时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在评价孩子的习作时多一些欣赏和赞美,让孩子产生对教师的信赖和亲近,使他们打开自己内心世界的大门,让内心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让刚刚尝试用笔表达的孩子们在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赞美中,点燃对语文对文学的兴趣,揭开习作的神秘面纱,消除他们对习作的恐惧心理和望而生畏的想法,让学生觉得习作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从而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之,习作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川省西昌市南宁中学 615000 周晓丽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人类正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能否接受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大批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人才。江泽民书记曾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化学作为未来世纪的中心学科,如何发挥其教育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二十一世纪所需高素质创新人才是广大初中化学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如何通过化学教育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本人在此谈谈自己几点不成熟的感受:在一切的创造发明活动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基础,而创新能力是核心。广博的科学知识、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的想像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等形成了创新能力,而初中化学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创新能力。

1想象能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能力对于学生形成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是有意识让学生进行知识的联想。如讲到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时,要联想到O2和H2的实验室制法;讲到C单质的化学性质时,联想到H2CO的化学性质;讲到硬水的软化时,联想到水壶为什么易起水垢;讲到浓硫酸的强腐蚀性时,联想到皮肤沾了浓硫酸如何处理。二是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幻想。如讲到C的单质——石墨和金刚石时,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不同,不同的原因可以假设为砖和房子的不同;再如讲到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时,有的同学联想到运动会中的赛跑。对这种意想不到的想象,教师要及时进行甄别、肯定、做出明确答复。

2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独创性和创作灵感等特性,其核心主要是体现在创新思维的灵活性方面上。创新思维的灵活性一是指思维方向灵活,善于从不同角度和方面思考;二是指思维过程灵活,从分析到综合,从综合到分析,全面灵活地进行综合分析;三是指迁移性能强,能举一反三,多解求异,进行发散式思维。在教学中要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学会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思考,冲破"思维惯性、思维定势"的束缚和影响。例如:将一个铝制的盛饮料的易拉罐内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往罐内注入适量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将罐口密封,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什么?分析物质发生变化,从加入的物质考虑,这是学生固有的思维定势,所以一般学生只分析NaOH溶液与CO2的反应得出一个易拉罐变瘪的现象,而忽视了容器本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因此漏了"瘪了的罐重新又鼓起来的现象"

3学习个性的培养

学习个性的培养就是要改变学生学习上的从众心理。社会心理学认为:每个人分属一定的群体,群体中的个人有共同的集体意识。当大多数人都不说话时,某个想表达意见的人会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当一个人与大多数人意见不一致时,也会感到极度的压力,这压力甚至足以使他改变观点,迎合多数,但这只是事情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实验验证,一旦群体中出现了偏离者,其他人的从众压力则大大下降。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观察和发现自己有独到的见解而又不敢发表的学生,让他阐明自己的观点,不论观点正确与否,教师不要急于公布答案,而是激起学生之间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都认真的寻找证据,积极的参与讨论。这样不仅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而且每个学生都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讨论中,克服了羞怯、畏惧、茫然、盲从、懒散等学习上的坏习惯,改变了学习上的从众心理,成为了知识学习的主人。比如,我在讲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设计了这样一道例题: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溶化成水B、铁丝弯曲C、蜡烛燃烧D、灯丝发光发热。学生们几乎在没有进行思考的情况下,就说:"选D",理由是灯丝发光发热,符合化学变化的现象。回答似乎很有道理,因而赞同的同学也很多。此时我追问:"有没有不同意见的同学?"没有人应答。我让他们仔细回忆讲过的内容之后,终于有一位同学回答说:"选C",我让他说明自己的思维过程后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深一步分析、总结并找出错误形成的原因所在,同时教育学生要善于认真、独立思考问题,千万不能"人云亦云"

4创新能力的展现

创新活动的基础是科技活动。为此本人在教学工作中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开展科技活动。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从课外兴趣小组开始,建立初步的创新活动的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想方设法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以展现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然后教师再结合教材,适当补充学习一些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进行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实验;并引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进行科技小实验,展示科技小发明,学习科技小知识,总结科技小经验等,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才华。

总之,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从各个方面入手,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地去进行各式各样的、丰富多彩的各项学习活动,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投稿邮箱:jyyjxk@126.com 

京ICP备09034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