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电子邮箱 联系我们

本刊网站已开通,欢迎作者、读者使用访问本网站!

 
   
首 页 最新公告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期刊收录 在线投稿 联系方式
  版权信息

主      办: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协      办: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教育文献出版社
编      辑: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编辑部
名誉总编辑:吴康辉
副  主  编:佘维学  薛慧锋
            钱水龙  叶建强
            朱 淮  许国华
外联部主任:刘长明  黎 欣
投稿  邮箱:jyyjxk@126.com
网      址:www.jyyjxk.com
定      价:每期8元,全年60元

 
  相关证书  
  友情链接  
·教育阅读网
·华夏期刊网
·新教师教学杂志官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
  热门文章
首页 > 刊社动态 > 热门文章 
 
 
如何上好一堂科学课 何荣新
 
    

如何上好一堂科学课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实验小学    何荣新
    科学课的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重点在于老师是否营造良好的科学课堂氛围,让学生能乐此不疲的探究其中,而不必担心犯错;科学课重点在于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惊喜或困难,老师是如何回应的,而不必担心胜败;科学课是一场探究之旅,是科学教师的职责,是孩子们学习科学思维的环境提供者。如何营造科学课堂环境?必须用大量科学素材和现象,让孩子们能亲自体验的、有相对严格的科学探究设计的、有趣的、能激发好奇的!科学课堂环境营造之探究设计,为学生 提供现象,提供可供孩子观察、分析的生活现象、社会现象、宇宙现象(资料)等。 

案例:浮与沉实验 准备材料:石头 、木块、铁钉、泡沫、水槽等 实验步骤:将石头、木块、铁钉、泡沫等依次放入水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石头下沉,木块上浮 提供现象之注意事项。 现象不局限于实验现象。 现象最好可直观的,用描述性语言表达。 如“我观察到石头、铁钉沉下去了,而木块、泡沫浮上来了。” 如观察现象需做实验,实验可以由老师做,最好由同学们分组实践。 现象最好是孩子们分享的,其次才是老师引导总结的,最次为老师直接说的, 问题猜想。 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并做出各种猜测、猜想、假设。 那么如何提问?老师提?还是学生提? 

案例:浮与沉实验 问题:物体的沉浮条件是什么? 猜想1、浮沉与重量有关,重的会沉下去,轻的会浮起来,石头、铁钉比较重,所以他们会沉下去,木块、泡沫比较轻,所以他们会浮起来。 猜想2、浮沉与体积有关,体积小的会沉下去,体积大的会浮起来。 猜想3、问题猜想之注意事项。 提出问题之后,做出的猜想没有对错之分。 鼓励孩子做出各种猜想和假设。 有针对性的选择1-2个猜想实验验证,其他猜想可作为家庭作业, 实验验证。 对猜想和假设做出科学的实验验证。 验证猜想1:浮沉与重量有关,重的会沉下去,轻的会浮起来 准备材料:形状规则一样重的石头和木块 、水槽1个 ,实验步骤:将石头、木块同时放入水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试验现象:石头下沉,木块上浮 验证猜想2:略,实验验证之注意事项。 实验准备是否充足! 实验过程是否严谨! 实验可个人、可分组进行,现象最好由学生观察或讨论得出! 可多次对比试验!(比如可加入一样重的铁钉、铜块、塑料等等) 给孩子准备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或细节,得出结论。 结论1:浮沉与重量无关 结论2:浮沉与体积无关 是否得出结论,探究就结束了?才刚刚开呢! 问题还没解决:物体的沉浮条件是什么?继续回到“问题猜想”部分,重新猜想验证。得出结论不是探究的目的,关键是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结论不是老师得出来的,它是孩子通过实验验证、观察和讨论得出。 结论没有对和错,只是实验的过程不一导致了不一样的结果。如果老师引导得当,这恰恰是孩子实践过程中的莫大收获。这真的是结论吗?反省分享。你们有哪些发现:孩子们可分享探究过程、结论及感受。 结论给到我们什么样的启示,我们可以利用结论做些什么?是否可以迁移到生活当中? 如孩子们知道了“物体浮沉的条件!”。会有什么不一样呢?或许又可以成为一下次探究的开始!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投稿邮箱:jyyjxk@126.com 

京ICP备09034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