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电子邮箱 联系我们

本刊网站已开通,欢迎作者、读者使用访问本网站!

 
   
首 页 最新公告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期刊收录 在线投稿 联系方式
  版权信息

主      办: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协      办: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教育文献出版社
编      辑: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编辑部
名誉总编辑:吴康辉
副  主  编:佘维学  薛慧锋
            钱水龙  叶建强
            朱 淮  许国华
外联部主任:刘长明  黎 欣
投稿  邮箱:jyyjxk@126.com
网      址:www.jyyjxk.com
定      价:每期8元,全年60元

 
  相关证书  
  友情链接  
·教育阅读网
·华夏期刊网
·新教师教学杂志官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
  热门文章
首页 > 刊社动态 > 热门文章 
 
 
农村小学科学探究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 舒作礼
 
    

农村小学科学探究教学存在的

贵州省福泉市牛场堡子小学   舒作礼    550508           

摘  要:教师在使用科教版《科学》进行探究教学的实践中,不可避免出现一新问题、新矛盾,教师们为之感到困惑本文采用案例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以及怎样对问题进行解决提出对策思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  探究教学  问题   对策思考

1. 绪言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行,探究教学和学习日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关注;科学探究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而科学探究(探究课)是指学习者针对科学领域中的某个主题形成自己的问题,或者由教师提出要探索的问题,然后学习者对问题进行分析,形成自己的假设,并通过科学实验和观察等检验自己的假设,直至解决问题,在探究活动基础上构建起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有关方法和技能[1]。但不少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2]探究活动时,确实存在一些新问题、新矛盾,教师们为之感到困惑。对此笔者结合课程标准,与同行多次交流,反思新课程的教学课程,并指出小学科学探究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怎样进行解决,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1在探究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课堂上没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没有满足学生探究的愿望,搞形式探究。

主要表现在: 

①多数教师对探究教学的内涵理解不透,搞模式化的探究

这是目前探究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所谓模式化探究是指教师简单按照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进行的探究教学,未对学生的探究结果作一定的预测,将探究教学变为机械地完成。即对探究问题理解不透,核心把握不准。

②教师预设,特意安排的探究课

这类课特别体现在学校的内部教学公开课,校与校之间的教学公开课。都是教师特意安排,教师机械去导演的探究表演课。

③随意探究“泛滥化”

使人产生一切知识都应该通过探究的方式获得,在教学中探究才是唯一的方法的假象。

④已知结论的探究

在探究之前早已知道结论,大家在课堂上“明知故探”,从而使探究性实验变为验证性实验。

以上这些不真实的探究,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良好的素养,个性以及学生主体性难以体现。

1.2合作意识不强的探究

合作学习是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学习方法,但我们必须要明确一点,合作学习不等于小组学习。前者是学习方式,后者是学习方式的一种形式。所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分组合作的探究形式,按6-8人一组,但在每组中往往只有1-2人在讨论,其余的人都在观看,等个别学生得出实验结论后,教师假装说,把每组的实验结果汇报一下,同学们同意他的观点吗?便把实验结论立即给出。那这种探究学习失去合作的意义,变成了少数学生配合教师的表演,多数学生陪同,产生此种误区的关键是在于教师机械地理解合作的含义,对合作缺乏真实的把握。事实上,合作是强调是学生整体协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显然合作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是否理解合作的含义。

案例1:五年级科学上册“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绿豆发芽的过程不可能在课堂的40分钟内完成,这是一个缓慢的、长期的实验,必须让学生做家庭实验。可以让家长给学生指导确定的实验角落,然后开展“光对绿豆种子发芽影响的实验”、“水份对绿豆种子发芽影响的实验”、“温度对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然后,让他们研究怎样才能够提高绿豆种子的发芽速度,学生可能会想到采用控制温度、光照、水份的办法,或者添加什么等方法来提高发芽率等,接着继续让学生研究“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的实验,让学生用多种方法改变“阳光”这条件。这样使家庭实验的活动内容得到充实,同时又紧密和科学课堂教学结合。 

1.3 不敢引发深度思考的探究

由于在探究活动中确实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教师在探究活动时怕产生一些生成性的问题,怕自己解决不了,产生无法收场的局面,进行不敢引发深度的思考。

案倒2:去年夏初,我们这里流行鸡瘟,蛋鸡大量死亡。我家一窝鸡突然也有几只染上了鸡瘟,爸爸到兽医站买回20多元治鸡瘟的药,但给鸡喂后效果不佳,结果我家也死了10只鸡。爸爸妈妈担心一鸡都会染上鸡瘟,愁眉不展一天放学回家,敌发现鸡群中有几只特别有精神。(提出问题)这引起了我极大的深思,暗下决心认真观察其中的究竟从这天起,每天放学一回家,我就寻找这几只鸡,竟没有发现有什么异样的表现,只是这几只鸡经常远离群,跑到邻家的菜地去觅食,我发现韭菜里的土松松的,并且有些小离窝,仿佛鸡在那里钻过,而韭菜却高的高,低的低,参差不齐,有鸡啄过的痕迹。难道韭菜对预防和治疗鸡瘟有作用?假设和预遇我推着尝试的心理开始做试验。首先选两只病鸡作为试验对象,从菜园里割回一小把韭菜,把菜捣烂成豌豆般大小、鸡刚好能够吞下的丸,一天分早、中、晚3次定时定量量(每次3丸)给两只病鸡喂药。(制定计划》开始几天,鸡的病状没有什么变化。第四天早上,我又给鸡喂药,发现鸡略有了一些精神,好像有了食欲,我忙抓来一把小米,它们能啄上十几下,这坚定了我试验的信心。我按前3天的方法继续喂上3天,奇迹果然出现了,病鸡活泼起来了,为了进步验证试验的准确程度,我把3只病鸡和3只无病鸡分别进行笼养试验,并做好了病鸡观察记录......

上述案例[3]虽然包含了探究的几个步骤,如提出问题、假设和预测、制定实验计划和进行实验、搜整理信息、应用,并进一步验证等,但是,这不是一个探究式科学教育的过程。首先,所提出的问题仅不适宜于一个小学生进行探究,基本不是一个明确的科学问题。鸡生的是什么病?韭菜中的什么成分治好了鸡的病?所提出的问题和解决的问题都没有运用科学、准确的话语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其次,作为探究式科学教育,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而且这种学习是在一个有教师和学生互动、学生和学生互动的过程和环境中实现的,不是关起门来一个人做的小科技实验。探究式科学教育中最重要的两个特征:一是对学生适宜探究的科学问题提出基于实证的验证过程;二是在一个具有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环境中,由学习者主动进行的探究过程。

1.4 阻碍学生思维发展的探究

科学探究能力的获得,需要学生结合所学的科学知识,亲自参与探究活动,在已有的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将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充分吸收消化。但有些科学探究实验需要家长在课后协助完成,但是这些活动并没有得到家长的重视与支持,再加上学生在课外实验中缺乏主动性,势必造成延伸实验的现象,效果不理想。例如:在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时,教师希望学生在家种一些植物的种子,由家长陪同学生每天观察记录种子的变化,但是有些家长没有耐心与毅力,最终没能帮助学生完成实验。

2 解决问题的对策思考

2.1以探究学习核心为主线

探究性学习一般是指从学科领域和社会中选择一些问题作为研究主题,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等一系列活动,使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得到特别的发展[4]

既然是科学探究,我们就大胆地想象,大胆地体验,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去探究,通过探究让学生获得准确的科学知识,又让他们学到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既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又培养他们科学的自然观。实验设计不要局限教材实验的设计,要善于思考,善于尝试,让学生亲自动手得出实验的结论。

2.2精心安排内容的梯度

在学了浮力知识后安排了一个实验探究设计活动。

案例3:“测量塑料瓶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第一步,用测力计测出小塑料空瓶和每个钩码的重量。第二,在大的圆柱形塑料杯中装入一定量的水,记录水位。第三步,将一个钩码放入塑料瓶并置于塑料杯中,记录杯中的水位和塑料瓶与钩码的总重量。第四步,计算塑料杯前后两次水位的刻度差,即为塑料瓶排开的水量,也是塑料瓶浸入水中的体积。这样依次在塑料瓶中递加入第二个、第三个钩码进行实验。进行分析总结后就不难发现塑料瓶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即体现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的规律。把教材内容划难为易,变复杂为简单,降低了操作的难度,增强了实验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在轻松的实验活动中掌握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的规律,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2.3 选择合适的探究内容

由于探究教学课堂受时间的限制,故选题不宜过大,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完不成,会出现半途而废,选择的探究课题必须具有探究价值,且不能太难。否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会有太大的收获。小学阶段的探究内容要以教材为主,也要从实际生活、学习中提取一些素材,精选一部分在课堂上完成,其余给予延时探究。不要在课堂上出现“大家想知道设什么就探究什么”这是毫无意义 的做法。并对学生探究的结果要作一定的预测,对方案有一定的设想,使学生能进行理性的探究。

案例4:如讲解“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时,当学生明白了溶解的意义之后,对同学提问:哪些因素会影响溶解的快慢?同时展示数量不等的食盐、冷水、热水、大小不一的烧杯等,引导学生去思考,然后回答问题,最后让学生亲自实验,验证他们的答案。这样的实验教学不但会使学生的情绪高涨,也会让他们在实验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3 教学反思与交流

3.1“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又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研究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察觉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5]”。将探究的各方面进行审视和自我评价,将自己的感悟与同学交流,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案例5:《植物的生长变化》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中种植凤仙花,我让学生种植凤仙花,在种植的过程中,把每次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可以拍成照片或写成观察日记和画下来的方法来收集起来,通过收集、展示学生的作品,他们是非常乐意的。而且学生通过自己的经历,亲自动手实验,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学生都非常高兴,因为自己经历过了,并在实验的过程中获得了不少的乐趣和课外的知识现象。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孩子独立探究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对凤仙花的生长变化,开花结果的观察,对四年级下册学习观察油菜花的花蕾、花瓣、雄蕊、雌蕊、萼片等就轻而易举了。

3.2 联系其它学科,让学生体会到实验触手可及,在科学课程中,有许多知识是与其它学科密切联系的。

案例6:如《声音教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其与音乐教学联系起来,观察琴、鼓等乐器的特点及声音的变化,让学生发现琴弦的振动产生出声音,琴弦的振动影响着声音的强弱、高低;在《运动起来后会怎样》这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感受运动前后心跳和呼吸的变化情况,科学教师可以与体育老师合作,让学生先跳绳两分钟,然后进行对比,再思考为什么运动后心跳和呼吸会加快;在教《让橡皮泥漂浮在水面上》时,虽然学生都知道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可以使下沉的橡皮泥上浮,但却不知其原因,而通过“体积”这个概念的讲解,学生就会明白这个道理。

3.3 重视探究活动总结报告

重视学生对科学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进行收集处理、观察和创新分析总结等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讨论、自主思考来达到自我不断完善的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实验全过程的积极状态,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教师必须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己提出探究实验的方法,自己动手实验,通过观察实验活动,锻炼学生,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勇于探究未知的能力。

案例7:如学生完成的实验总结报告。

实验名称

气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

锥形瓶、大烧杯、气球、热水、冷水

实验步骤

1.用细绳把气球扎实在锥形瓶口,把锥形瓶放在装有热水的大烧杯中,观察现象。

2.把锥形瓶那出,放在装有冷水的大烧杯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锥形瓶放在装有热水的大烧杯时,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气球鼓胀起来;当锥形瓶放在装有冷水的大烧杯时,瓶内的气体受冷收缩,气球缩小,垂下来。

实验结论

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事项

气球要扎实在锥形瓶口,不要漏气。

实际应用

炎热的夏天,车胎的气不能充得太满,否则容易爆胎。

可见,反思和交流是探究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知识、能力生成的阶段,教师必须要把握好这一环节。

4 结束语

探究教学不确定因素很多,难于把握、控制,它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在现有条件下,如何上好探究课?除个人不能改变的条件外,教师要对探究教学进行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要进行最合理的设计和安排,要进行教学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磊等著  科学学习与教学心理学基础[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138. 

[2]义务教育科教版《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

[3]2007年全国小学科学学科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学习内容.

[4]陈旭东著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M],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P97-98

[5]陈大伟著  校本研修面对面.[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P62.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投稿邮箱:jyyjxk@126.com 

京ICP备09034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