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电子邮箱 联系我们

本刊网站已开通,欢迎作者、读者使用访问本网站!

 
   
首 页 最新公告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期刊收录 在线投稿 联系方式
  版权信息

主      办: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协      办: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教育文献出版社
编      辑: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编辑部
名誉总编辑:吴康辉
副  主  编:佘维学  薛慧锋
            钱水龙  叶建强
            朱 淮  许国华
外联部主任:刘长明  黎 欣
投稿  邮箱:jyyjxk@126.com
网      址:www.jyyjxk.com
定      价:每期8元,全年60元

 
  相关证书  
  友情链接  
·教育阅读网
·华夏期刊网
·新教师教学杂志官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
  热门文章
首页 > 刊社动态 > 热门文章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安德勇
 
    

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福泉市第四中学  安德勇

2017年高中语文试题再次发生了“一发动全身”的变化,阅读量增加,作文题更加“接地气……”,2018年、2019高考的阅读题内容和作文题更贴近生活,走进社会,一发动全身,于是,面对农村语文教学面对农村中学的学生,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至: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怎样让学生在高考中的到更好的分数……。

语文,虽然在考试中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中与人是密切联系的,但是,事实上,却未得到农村学生们的重视。特别是到了高二、高三的理科学生,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的消极心态:上课不听,作文应付,不看课外书籍等。连续三届担任理科班语文科目的教学,对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些现状多有了解和体会,现在我结合自己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分析如下:

一、消极心理及轻视的态度

1、“语文是母语,不学也能考及格”的轻视心理。

人会讲话后,每天都在和语言打交道,幼儿园开始学a 、o 、e;小学开始大量识字、写作文;初中、高中连续十几年的语文缘,让部分学生觉得语文是天生就会的科目,于是就产生了轻视语文的心理,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语文被打入了“十八层地狱”。

2、“学好数理化,走偏天下都不怕”的重理轻文的心理。

高中理科学生漠视语文的态度表现为对语文学习抱着无所谓,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将所有的时间放在了数理化上。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 

3、“只重视刷题”的侥幸心理。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于是拼命刷题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关心社会和生活的要求充耳不闻。          

4、“应付老师,学习被动”的学习态度

虽然学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聊以自慰。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反思,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5、不关心社会、不关心生活,只局限与课本和专题训练,让语文学习困在了联系中。

农村高中学生不重视语文学科现象严重,因素也很多。进入高中,尤其是高三,还偏科,重理轻文,则主要是因为理科的题目透明度高,答案标准,成就感强,而文科的题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时间做了,也不知对否。特别是写作类题目,有时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自认为不错,常常因偏题等原因被老师判为不及格。与其这样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去解理科题目,“解题目多带劲,解出一道难题多够刺激”。就是喜欢文科的同学也宁可花时间在政治、历史上,因为这些学科投入少,见效快,在这种心态下,一些本来对语文感兴趣、语文学得较好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热情。再加上高三复习阶段,各科老师都感到课时紧,任务重,往往通过发资料、做作业的方式挤学生的课余时间,真是“无边作业萧萧下,不尽资料滚滚来”,学生的课外时间都忙于完成这些需要上交的书面作业,不知不觉就把“语文学习要多读书”这些无需上交的“软作业”抛到九霄云外了,语文也被潜意思打入了“冷宫”。

要想将语文学科能摆脱“冷宫”的尴尬处境,我们作为语文老师的就必须还原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同学们学习语文、爱语文让我的语文课堂更接地气

曾经研究过高中语文趣味教学,曾经想过让教学活动为课堂增添一份色彩……,带着疑惑,再次阅读《陶行知教育名》,希望能从其中有所领悟。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按照他的思想结合农村语文教学的困难,我将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首先,“生活即教育”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论述题、非联系性语段联系、任务驱动性作文等都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紧密联系。这也对我们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局限课本。

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在上李清照的《声声慢》时,我将“三杯两盏淡酒”的赏析还原到生活,“淡酒”何为淡,酒不应该时烈的吗?我联系生活问了同学们一个问题——生活中,同学们在什么情况下会觉得口中东西是淡而无味的呢?同学们回答:生病时;心情不好时。在感受生活再结合李清照的生活经历,同学们感受到了李清照为什么觉得酒是“淡”的。

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特别是我们的作文教学,作文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所以在高一训练记叙文写作时,我希望我的学生要还原自己的生活,哪怕是听到的。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孩子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计算,学会学习。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丰富自己,使自己有更高的燃烧值,更高的照亮度,这样才有可能在有限的从教生涯中,为祖国,为民族的教育事业,为千百万人的成长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盏明灯,指引我继续前进、感悟和探索让我的语文课堂更接地气。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投稿邮箱:jyyjxk@126.com 

京ICP备09034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