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电子邮箱 联系我们

本刊网站已开通,欢迎作者、读者使用访问本网站!

 
   
首 页 最新公告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期刊收录 在线投稿 联系方式
  版权信息

主      办: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协      办: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教育文献出版社
编      辑: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编辑部
名誉总编辑:吴康辉
副  主  编:佘维学  薛慧锋
            钱水龙  叶建强
            朱 淮  许国华
外联部主任:刘长明  黎 欣
投稿  邮箱:jyyjxk@126.com
网      址:www.jyyjxk.com
定      价:每期8元,全年60元

 
  相关证书  
  友情链接  
·教育阅读网
·华夏期刊网
·新教师教学杂志官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
  热门文章
首页 > 刊社动态 > 热门文章 
 
 
浅谈利用多媒体对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的探讨 陈小龙
 
    

浅谈利用多媒体对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的探讨

遂宁市船山区永兴镇联盟学校   陈小龙

摘要:在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的时代,多媒体走进了课堂,利用多媒体对语文创新教学进行了大胆尝试,在兴趣方面、创新意识方面、引领学生体验方面、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情感方面、利用多媒体注重感悟方面取得了一点小的收获。

关键词:多媒体、创新、兴趣、感悟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动力,是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列入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之中。网络是一个开放式的知识宝库,蕴藏着取之不尽的丰富资源,而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的介入,大大改变了语文教学靠口头描述的乏味局面,为学生创设了更直观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下面笔者结合利用网络及多媒体设施创新语文教学谈谈收获。

一、培养创新勇气、树立创新意识

心理学究表明“创新能力的培养,它需要人们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去激励和推动。因为激励可以使人发现自身的积极因素,从而产生自信”。人一旦有了自信,就会产生巨大的勇气和无穷的动力。因此,我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结合电教媒体主要注意以对学生下几个方面的培养。

首先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它包括好奇心、探究的兴趣、求新求异的欲望等。这些素质是人与生俱来,人皆有之,特别是小学生又由其强烈。如幼儿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爱看、爱问、爱尝试即证明,又如低年的学生对识字、写字、背诵古诗等充满兴趣也是佐证。如笔者在一年级的一次识字教学中,多媒体的声、光、色、音等效果就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学生学习完后练习写字,有一学生写完后自言自语道:要是我写的字也能在那上面展示一下多好。恰好被在后面的我听到了,我马上到他面前拿起他的作业本就到前面展示台上把他的作业展示到大屏幕上,并指正了他写的字的优缺点。事后他一直缠着问我是怎么展示上去的,我因式利导地启发并让他思考,承诺下一次上课让他自己亲己去操作,满足他的探究欲望。
  二、利用多媒体激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例如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让学生在网上搜索曾经美丽的仙湖,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水如明镜的罗布泊图片,同时搜索今日罗布泊的图片,形成鲜明对比,激发学生的极大兴趣,并引导学生寻找《汉书·西域传》中有关罗布泊的热闹繁华的有关记载,思考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的直接关系。如学习《奇妙的克隆》时,用制作好的Flash课件播放了动物精子与卵子融合,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的画面,这时学生初步了解了克隆技术的基本常识,深奥的理论经过演示成了形象直观的画面。随后在大屏幕上展示“克隆国宝大熊猫”的图片、“克隆绵羊”的图片及克隆技术造福人类的有关事例,自然而然地使学生的思维、兴趣集中到了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想象,从而探究相关问题。 
  三、利用多媒体引领学生体验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节奏更加紧凑,教学效果明显增强,使学生获得过程的体验和感悟。如学习《安塞腰鼓》一课时,用Flash在大屏幕上展示陕北腰鼓宏大的表演,同时演示陕北腰鼓的翻打动作,让学生边观看边体验,真正体验“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的热烈场面,感悟壮阔、豪放、火烈的安塞腰鼓。如学习《周总理,你在哪里》时,课前,学生搜集了许多有关周总理生前的事迹、电影片断、图片等,课堂上学生通过图片、事迹、影片体验到周总理的辛劳,日理万机,为党和国家奉献毕生心血,伴随对总理的敬仰,高声诵读,那一刻笔者感受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是多媒体教学设施给语文课堂插上了鹏飞的“翅膀”,带着体验,带着感悟,带着学生一颗颗求知的心,一起飞翔。 
  四、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情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的感情变化,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引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如学习《黄河颂》时,在大屏幕上投影了汹涌澎湃的黄河,再配以音乐,让学生高声诵读,这一刻学生的心灵随着汹涌澎湃的黄河水体会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感到自豪,内心不由激荡。如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让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从“道不尽的母爱”、“剪不断的脐带”、“多角度看母爱”角度搜集资料,在班上交流。课上学生主持人首先讲述了母亲的生活经历,养育子女过程中的酸甜苦辣。然后,播放课件中插入电影片断《世上只有妈妈好》、《苦菜花》让学生观看,看完后,主持人让学生以“道不尽的母爱”为话题写作文。这时,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激情,有的神情凝重,有的双眉紧锁,有的流泪不止……经过评选有三位学生的作文被选中,然后在屏幕上展出,全班同学都动情地诵读着这些作品,最后由一名女生在《母亲》这一歌曲的伴奏下深情地朗读,在这种氛围下,学生对母亲为了生活的艰辛形成的“情感动力”无法用语言表达,内心非常感动,此刻,笔者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是无穷的。 
  五、利用多媒体注重感悟 
   “西洋的文字是法治的,中国的文字是人治的。”所以,在教学中要利用多媒体注重感悟,感悟诗歌的意境美与语言美。 
  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地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真正地潜心走进文本,感悟诗歌的意境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授课、出图等方式为学生进入古典诗词的意境搭建桥梁。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诗眼”来感悟诗歌的语言美。古人作诗讲究“炼字”,教师如能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用词的准确与精妙,对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也是大有裨益的。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全新课题。在古典诗歌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注重积累,注重诵读,注重感悟,让学生充分感受母语的精妙,提高语文素养。

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其一是信息技术的丰富性有利于学生快捷地搜集信息;其二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多样性需要学生判断、选择、归纳、整理,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对语文教学创新有极大的帮助。在探究中有意识地将学生的目光引向历史,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在探究中开阔视野,使语文课的学习有了丰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赵翠萍.多媒体与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整合.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2,11. 
   [2]王小华.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例谈.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9.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投稿邮箱:jyyjxk@126.com 

京ICP备09034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