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电子邮箱 联系我们

本刊网站已开通,欢迎作者、读者使用访问本网站!

 
   
首 页 最新公告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期刊收录 在线投稿 联系方式
  版权信息

主      办: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协      办: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教育文献出版社
编      辑: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编辑部
名誉总编辑:吴康辉
副  主  编:佘维学  薛慧锋
            钱水龙  叶建强
            朱 淮  许国华
外联部主任:刘长明  黎 欣
投稿  邮箱:jyyjxk@126.com
网      址:www.jyyjxk.com
定      价:每期8元,全年60元

 
  相关证书  
  友情链接  
·教育阅读网
·华夏期刊网
·新教师教学杂志官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
  热门文章
首页 > 刊社动态 > 热门文章 
 
 
班级的“嫌弃儿”和皮格马利翁效应 李洪起
 
    

班级的“嫌弃儿”和皮格马利翁效应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后窑镇中心小学  李洪起

皮格马利翁的古希腊神话故事是大家所熟知的。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据此故事大胆地进行了“权威的谎言”实验,将虚幻的神话变成了真实,于是,人们自然而然地提出了这样的议题:班主任能否像皮格马利翁那样,倾注满腔的爱去关怀班级中的“嫌弃儿”,从而促使他们转变呢?

儿童之间的交往,由于种种原因形成了人际关系圈内的“人缘儿”和圈外的“嫌弃儿”这两极状态,据专家统计,“嫌弃儿”在小学约占10%他们虽受同学的冷漠,但仍渴望与同学们在一起。一般来说,主观上想和自己喜欢的同学在一起,但却得不到友谊的“嫌弃儿”,

其中有些是因为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量,为了引人注目而哗众取宠,表现“英雄行为”,结果处境更槽;有些或交际能力太弱,或生性孤僻,或因情绪过激,交往方式欠妥而与同学发生冲突,于是便丧失了“人圈”的信心;还有一些在受挫折之后,索性孤立于班级的人际

圈外,到校外寻找伙伴,由于择友不当,堕落成为少年罪犯。应该说,主观上不想与人交往的儿童是极少的,之所以甘愿孤立于圈外,很大程度是由于初入圈时受挫,遭人嫌弃才走了下坡路,成了后进生,这是“后进生”难以转化的原因之一。

如何做好班级的“嫌弃儿”的转化工作呢?

1、从班主任的师爱开始,将爱的天平向“嫩弃儿”倾斜,班主任这一职务决定了他须以爱生为前提,并在整个育人过程中倾注积极的塑造期望。这种教育爱比异性的情爱和父母子女的爱更高级、更理智教育爱是期望效应的精神支柱,其效应大小有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爱的深浅程度。但是,班主任施爱很难像浇花的莲头那样均匀地向全班学生喷洒。因此,要教育“嫌弃儿”,就必须将爱的天平向“嫌弃儿”倾斜,才能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

2、从教其学会自尊开始,使自尊和尊人统一起来。研究表明,当学生感受到遭人嫌弃而形成负性暗示时,便会被无法摆脱的自卑感而困扰,其自尊心和好胜心也往往会由于自身所处的劣势状态而变得越发强烈。他们就会在自己与别人之间筑起敌意的围墙,久而久之便会形成孤僻、冷漠、多疑、刻薄、嫉妒等畸型性格。他们急于改变处境,希望得到班主任和同学们的信任与尊重,但是他们不懂得如何获得大家的信任。为此,班主任不仅要尊重、信任他们,而且要使他们学会如何获得尊重和信任,逐渐懂得自尊和尊人的关系,懂得不尊重他人,就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自尊的道理。

3、从教其学做好事开始,使行为建立在良好的认知基础上。“嫌弃儿”和“人缘儿”一样,无论从心理和生理上,都处于从幼稚向成熟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人缘儿”大都能正确地对待自己,有着较强的乐群性,因此他们善于化解矛盾,达到知行统一。而“嫌弃儿”则遭嫌弃,受排斥,孤立于人际圈外,因而不仅无法排解矛盾,反而会不断地产生新的冲突和对立。

针对这一间题,班主任要坚持正面引导,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让其为集体服务的机会,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往,建立友情,在此基础上,班主任要重视他们的行为动机的训练,促进乐群性,体验助人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只注意行为表现不考虑动机,会诱使他们变假、说谎;仅仅以满足图表扬捞名誉,取悦班主任为动机所做的好事不仅不会持久,而且所做的好事也不会彻底。

4、从教其控制情绪开始,促其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嫌弃儿”较之一般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分析更多一些深刻性和片面性,其情绪表现为大起大落的两极化,面对成功他欣喜若狂,甚至忘乎所以;一遇挫折就如堕深渊,一蹶不振。班主任必须掌握“嫌弃儿”的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帮教。

一要事前提醒,对于那些可能引起争议的集体决议或批评性意见,公布前班主任须事先做好工作,减少对立,避免顶牛。

二要事后指导,当面抑制了的情绪,并不等于心服口服,班主任要及时补上说服课,让其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以避免产生心理疙瘩。

“嫌弃儿”的教育是一个值得动心思、花气力的工作,能否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必须在“嫌”与“不嫌”之间来个根本转变。斑主任只有献出真诚的爱,用心雕刻,才能促使“嫌弃儿”活起来。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投稿邮箱:jyyjxk@126.com 

京ICP备09034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