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电子邮箱 联系我们

本刊网站已开通,欢迎作者、读者使用访问本网站!

 
   
首 页 最新公告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期刊收录 在线投稿 联系方式
  版权信息

主      办: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协      办: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教育文献出版社
编      辑: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编辑部
名誉总编辑:吴康辉
副  主  编:佘维学  薛慧锋
            钱水龙  叶建强
            朱 淮  许国华
外联部主任:刘长明  黎 欣
投稿  邮箱:jyyjxk@126.com
网      址:www.jyyjxk.com
定      价:每期8元,全年60元

 
  相关证书  
  友情链接  
·教育阅读网
·华夏期刊网
·新教师教学杂志官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
  热门文章
首页 > 刊社动态 > 热门文章 
 
 
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成平小学  李艳坤

摘要:人并非单纯的靠理性来支配,不时还要受到思维和行为的惯性制约。把行为规范的期待变成相对稳定的习惯,必须经由一个知、情、意、行相统一,并从“外化”到“内化”的转变过程。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深入分析当下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建构一个科学、完善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体系,力求把小学生素养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小学生     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古语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

    1、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旅途的重要时期,是对任何事物都会产生好奇心理的年龄阶段,同时也是培养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萌芽时期,也就是说,小学生在这一时期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着孩子未来人生的发展。然而,人的好习惯或者不好习惯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后天父母的教育、家庭环境以及实践中积累而成的,是需要父母的引导和培养的。小学生在形成一种行为习惯后,就会自然的顺着已有的轨道前行,一旦形成就难改变。因此,对于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要非常重视。行为习惯是伴随小学生一生的东西,对其自身素质的培养以及生活方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小学生未来人生道路上的一把金钥匙,可以开启孩子的成功之门。

2、父母在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上的重要性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个人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受父母的影响,也就是说,父母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习惯,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萌芽阶段,对于很多事物都产生浓厚的好奇心理,她们会模仿父母的言谈举止,甚至习以为常,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成长有积极作用,不良的行为习惯必定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

2.1父母在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骄纵现象严重。现在的独生子女特别多,而父母因为工作忙,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孩子,总是在孩子需要任何东西的时候,一味的给予,却丝毫不考虑其对于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不利影响,另外孩子的到来,几乎占据了整个家庭的核心位置,在很多家庭中都存在“孩子是第一位”的理念,父母对孩子所有的生活几乎一览无余,孩子也就成为了“小公主”“小王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导致孩子缺乏生活能力,养成了索取的习惯。

2.2、重要性不够明确。在部分家庭中,许多父母对于自身对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往往坚持自身的生活习惯以及行为习惯,当然好的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促进作用的,可如果是不好的习惯,父母又不加重视,只会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例如:许多父母有说脏话的习惯,尤其是他们在孩子面前也丝毫不避讳,仍然脏话百出,导致孩子在与人的交往中也出现脏话连篇的现象;还有的家长沉溺于玩游戏,导致孩子也跟着学,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不利的影响;还有的家长,只重视学习成绩,最终导致很多成绩优秀的孩子,没有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这些都应该归罪于父母对孩子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不够明确。

3、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改良措施

3.1、父母要不断完善自身素质,为小学生树立榜样。这主要可以通过两方面来实现:一是要求父母摒弃自身不良行为习惯,小到说话带脏字、不讲究个人卫生、不喜欢打扫卫生等,大到处理问题的方法。部分家长由于脾气暴躁,在处理问题时过于急躁,和别人的沟通总是出现不愉快的现象等,此时身教重于言教,小学生就会模仿。因此要求家长改变处理问题急躁的态度,用平和的心态感染孩子;二是要求家长在生活中不断学习,给孩子树立爱学习的榜样,也能让孩子在一个积极、进步、有追求的环境中成长。

3.2、我们学校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与小学生产生共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对小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应采用有效的手段——情感共鸣,丰富学生的情感,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需要,激发学生强烈的认同感。如:有的学校对学生着装有严格规定,不允许学生在课堂上穿拖鞋、短裤、奇装异服等,部分规定相对严格,导致许多学生存在很大的抵触心理。如果学校在制定相关规定时,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寻求与学生的情感共鸣,尽可能减少学生的抵触心理,使学生能够在文明着装的同时,提高自身素养,从而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还有许多学校食堂存在学生插队、不排队、浪费食物等严重问题,以往的做法多是由食堂工作人员收餐具,老师维持秩序,但情况并不乐观。笔者认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文明就餐意识。学校在开展文明就餐教育活动时,通过类似“假如那个插队的就在你面前”“假如餐桌上都摆满了剩菜、剩饭、餐盘,你找不到座位”等这些问题,引发学生的共鸣,相信要解决不文明就餐行为就变得容易多了,以此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 培养好习惯从细节做起

《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应该从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抓起,这是培养习惯的着力点。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例如:课堂上学生的听讲表现,包括坐姿要端正、精神状态要饱满、回答问题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这些细节中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父母和老师自身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父母和老师要从完善自身素质出发,加强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投稿邮箱:jyyjxk@126.com 

京ICP备09034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