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电子邮箱 联系我们

本刊网站已开通,欢迎作者、读者使用访问本网站!

 
   
首 页 最新公告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期刊收录 在线投稿 联系方式
  版权信息

主      办: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协      办: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教育文献出版社
编      辑: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编辑部
名誉总编辑:吴康辉
副  主  编:佘维学  薛慧锋
            钱水龙  叶建强
            朱 淮  许国华
外联部主任:刘长明  黎 欣
投稿  邮箱:jyyjxk@126.com
网      址:www.jyyjxk.com
定      价:每期8元,全年60元

 
  相关证书  
  友情链接  
·教育阅读网
·华夏期刊网
·新教师教学杂志官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
  热门文章
首页 > 刊社动态 > 热门文章 
 
 
浅谈合理运用学具对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林玉玲
 
    

浅谈合理运用学具对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平岗九年一贯制学校  林玉玲

当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经成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措施之一。一堂生动充满了活力的课,不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能够与教师紧密配合。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从而就减轻了学习的压力。目前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已经大大活跃了课堂,丰富了课堂内容,但如果能合理地运用学具,增加学生动手的实际操作机会,学生印象会更深刻,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下面就合理使用数学学具对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谈几点看法。

一、合理使用学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提高教学效率,就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方法,其中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情境,利用学具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思维发展特点,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

如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活动,把三根长短不等的小棒围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在摆弄过程中,很自然地知道三角形是由三个角、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然后,可让学生来回拉动三角形学具,从“手感”的比较中发现三角形有固定不变的特点,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儿童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顺应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了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合理使用学具,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空间观念是一个人在对周围环境和实物的直接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培养空间观念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学生要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空间观察、测量和动手操作,从而对周围环境和实物产生直接感知。

如在低年级教学“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可以拼组成一个较大正方体”时,许多学生会简单地猜测为4个。此时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动手拼组手中的小正方体,通过观察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发现刚才的答案是错误的,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8个小正方体才可以拼组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并且通过臆想与实际的冲突,达到印象深刻的教学效果。

再如,学生认识了圆柱的侧面后,在头脑中已建立起这样一个封闭的、弯曲的表象。接着又要研究侧面积,这就需要将刚刚建立起来的认知平衡打破、重组,寻求新的平衡。这首先要解决的是化曲为直的问题,将圆柱的侧面展开为一个平面图形。其实很简单,就是引导学生“剪”。而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要引导学生在研究探索的氛围里、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积淀对空间观念的认识。首先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探讨,如果把圆柱的侧面沿着一条线剪开,展开后是什么样的形状呢?小组讨论后动手操作,汇报得到什么样的形状?教师结合汇报的情况展示三种展开的情况。这三种情况虽然展开的形状不一样,可以运用割补法进行转化。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我们通常将圆柱的侧面沿着一条高剪开,展开后成为一个长方形。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将会首先遭遇学生头脑中几何体与展开图之间的转化障碍。

三、使用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

     小学数学里的很多概念,对学生来讲是非常抽象的,学生理解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一些起始概念,往往很难找到与之有适当联系的已知概念作为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学具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对圆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进行折叠,然后引导观察、分析、比较,从而形成对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初步认识。 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可先让学生把8个梨(图片)分给两人,通过分图片,出现四种结果,两人分别分得:1个和7个;2个和6个;3个和5个;各得4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这样通过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

    四、合理使用学具,有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突出数学本质,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数形结合的思考方法,变换思想,对应、集合的思想,估测意识以及分析、综合、转化、归纳、类比等基本思考方法,这些都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不可缺少的金钥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可有助于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教学同样多时,让学生先摆5朵红花,然后让学生在下面一个对一个的整齐地摆,就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通过学生剪、拼等操作活动,把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就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学具的操作,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就渗透了等积变换的思想等等。 

五、合理使用学具,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算理

     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学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例如:三年级学生学习一位数除法,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十位上除后出现有余数的情况,如:42÷3,学生难以理解的是十位上余下的几个十要和个位上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可采用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4捆(410)平均分3份,每份是1捆(l10),十位商 1;剩下1捆表示110,要继续平均分只能拆开和2根合并成12根,再平均分3份,每份是4根(41),个位商4。通过摆小棒体会剩下一捆继续平均分,怎么分,让学生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继续除的算理,以此让学生把动手操作活动和竖式相对照,数形结合,在操作中从形的方面进行具体思考后逐步过渡到数的方面进行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算理,同时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

总之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只要我们不断探索,

细心设计,就会使每一节课都上的有声有色就会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投稿邮箱:jyyjxk@126.com 

京ICP备09034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