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电子邮箱 联系我们

本刊网站已开通,欢迎作者、读者使用访问本网站!

 
   
首 页 最新公告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期刊收录 在线投稿 联系方式
  版权信息

主      办: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协      办: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教育文献出版社
编      辑: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编辑部
名誉总编辑:吴康辉
副  主  编:佘维学  薛慧锋
            钱水龙  叶建强
            朱 淮  许国华
外联部主任:刘长明  黎 欣
投稿  邮箱:jyyjxk@126.com
网      址:www.jyyjxk.com
定      价:每期8元,全年60元

 
  相关证书  
  友情链接  
·教育阅读网
·华夏期刊网
·新教师教学杂志官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
  热门文章
首页 > 刊社动态 > 热门文章 
 
 
浅谈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冷丽辉
 
    

浅谈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辽宁省西丰县柏榆中心小学   冷丽辉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由此可见,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小学科学教学就是指导学生象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大自然中的奥秘。它与科学家所经历的科学活动极其相似,都要经历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订研究计划、通过观察实验制作、查阅资料、搜集证据、进行解释、得出结论、并用语言文字交流等。没有科学探究的过程就不可能有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科学学习目标的实现和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究竟如何进行探究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将自己的一点点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的欲望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小孩子对自然事物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恰恰是进行科学探究的起点和原动力,有了这样的好奇心,他们就会迸发出强烈的探究欲望与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呢?

首先,要合理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学生开展学习的原始动力,精心呵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促进他们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并能引导学生找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科学探究技能的形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善于进行情景模拟,开展多样化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研究环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探寻科学知识。

其次,要激发学生对探究目标的探究欲望。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学生的情绪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在学生探究前精心创设能引起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情境,将会催动学生产生出强烈的探究欲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而教师设计的情境则是 “引领”学生进入探究活动的垫脚石,只有能让学生能够感动并为之投入的情景设计,才能使学生对当前所研究的内发他们对科学探究活动的欲望。

第三,精心准备探究活动的材料。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有了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在头脑中会形成无数个为什么,并且急于寻求答案。此时我们应提供充足的探究材料让学生积极、投入地去进行探究活动,从而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所以说课前探究材料的准备,我们一定要精心,要尽可能的为学生准备适宜探究的材料。只有这样学生的探究才会有收获,我们的引导才会有产生效果。

   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探究思维

 小学生由于年纪比较小,动手能力往往不够完善,教师要耐心指导学生进行高效的科学探究活动,使教学活动具有目的性、规范性。

第一,找准切入点,确立思维目标。谈到探究教学,很多教师很自然地想到“动手做”、“做中学”,而这样的结果是,教师将精力过多地放在活动的设计和安排上,并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科学思维问题。如在教学《摆》一课中我们只设计了一个活动:做一个15秒钟摆10次的摆。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是自主探究的过程,也是思维由浅入深的过程。能否做成功一个满足要求的摆,绝不是老师的终极目标,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自己做摆过程的关注,关注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关注贯穿其中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模式。

第二,引导辩证思维,动手动脑相结合。动手操作之前先动脑,提升思维的严密性。事物存在规律性,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在动手操作前一定要查阅相关资料,提出假设,做出验证。动手之后仍需动脑,发展思维的抽象性。探究活动展开后,教学知道学生进行探究记录,这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通过对实践活动的观察记录以及小组讨论,将现象转换成文字与图形,这个过程就需要进行思考,理论与实际相互验证,学生通过不断地分析归纳,建立了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中的合作能力

在传统的实验课教学中,比较普遍采用的是教师讲实验内容学生听,教师演示实验方法学生观看,教师提问实验结论学生答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不利于主体精神的培养。针对这一现象,我在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通过阅读、研讨自己设计实验。具体做法是:把实验的目的、名称、器材、步骤、现象、结论等要素设计成空白实验报告提供给学生。学生在自己的小组中阅读、思考、研讨,共同填写实验报告,等于是自己设计实验,自己进行操作、观察、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认真阅读了教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帮助共同填写有关内容。教师巡堂只做启发和点拨。在确定了实验步骤后,各小组按照自己确定的方法独立地操作、记录和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为共享资源和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但也容易使人进入一个自我封闭的学习环境,这就需要以合作学习进行引导。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三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内容阐明科技实力、创新发展对于中国进步的意义,提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根本出发点是必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那么,为了贯彻落实自主创新道路,教师要大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坚持不懈地把学生科学探究活动开展下去,上好每一节科学课,让学生从中领悟到科学的含义及探究科学的方法,掌握严谨的思维模式,感受科学带来的进步及乐趣,就可以培养出新一代在自主创新型人才。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投稿邮箱:jyyjxk@126.com 

京ICP备09034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