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电子邮箱 联系我们

本刊网站已开通,欢迎作者、读者使用访问本网站!

 
   
首 页 最新公告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期刊收录 在线投稿 联系方式
  版权信息

主      办: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协      办: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教育文献出版社
编      辑: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编辑部
名誉总编辑:吴康辉
副  主  编:佘维学  薛慧锋
            钱水龙  叶建强
            朱 淮  许国华
外联部主任:刘长明  黎 欣
投稿  邮箱:jyyjxk@126.com
网      址:www.jyyjxk.com
定      价:每期8元,全年60元

 
  相关证书  
  友情链接  
·教育阅读网
·华夏期刊网
·新教师教学杂志官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
  热门文章
首页 > 刊社动态 > 热门文章 
 
 
刍议现代教育技术 朱红梅
 
    

现代教育技术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实验小学  朱红梅

   摘要: 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深化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已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基本特点、基本模式以及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语文教学  运用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从我自己的教学实践来看,小学语文教学经常使用到的媒体手段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专业性的语文教学课件,内容形式比较完备,对象性、针对性、实用性都很强,使用也非常方便;二是综合的通用的音像资料以及照片、图片等平面资料;三是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查寻资料,下载信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增强了教学实际效果,而且也促进了教师教学思想意识的升华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我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理解,就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自主对话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能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当学生和文本自主对话过程中产生疑难时,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学生自主性阅读创造条件。

在教学《两小儿辨日》一课时,学生读通古文之后,对文章中“孔子不能决也。”这句话产生了浓厚兴趣。在学生看来,其实太阳什么时候离地球都是一样的距离。这么简单的问题,孔圣人为什么不能断定呢?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白那是两千多年前,人类对自然的了解并不多,孔子自然也不明白,但他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种精神是十分可嘉的。之后,教师再把问题抛给学生:“假如你是孔子,怎么利用现代科学知识去说服那两个小孩呢?请同学们课后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弄清楚为什么早上的太阳看起会大些,而中午的太阳感觉会热一些?”

学生们通过认真查寻,第二天都争着汇报查找结果。他们认为早晨的太阳背景是天空的一角,中午的太阳背景是整个天空,背景不同,看上去大小就不一样。再加上早晨空气中布满小水珠,这些小水珠起着放大镜的作用,所以早晨的太阳看上去比中午的太阳大。中午的太阳让人感觉“如探汤”一方面是因为中午的太阳直射大地,另一方面是因为从早晨到中午这段时间太阳晒得地面气温升高所致。学生在查寻资料的实践过程中,不但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确实如此,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时,一定是注意力高度集中,记忆力增强,思维特别敏捷。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是一种好方法,它能引导学生入其境、通其心,感其情。

1、以声激其趣

在《月光曲》一文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很快进入文中意境,我在上课伊始播放了一段优美的曲子。当学生兴趣正浓时,我突然中断音乐,然后问学生:“刚刚那段音乐美不美?想不想知道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曲名是什么?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然后把你的答案告诉老师。”学生带着深厚的好奇心去读课文,立刻明白刚刚听的曲子是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这时,再启发学生:读完课文,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学生立刻说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贝多芬为什么要为盲姑娘弹曲子?弹完一曲之后,为什么又创作了《月光曲》?《月光曲》为什么会使皮鞋匠产生那么多的联想?正是兴趣引出了学生的问题,教师再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

2、以形创其境

为了让学生准确地理解课文,了解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特定环境,教师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相机展示画面,让学生看到了“茅屋月光图”。贫穷的茅屋,清幽的月光,一对热爱音乐的穷兄妹俩,此情此景,激发了贝多芬创作的欲望。他要把人间最美的音乐像月光一样无私地献给这些贫穷而热爱音乐的人们。幽静、美丽的画面配上了柔和的画外音: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这幅定格的画面,为学生创设出了当时的情境,从而明白了贝多芬是个同情劳动人民的音乐家。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难点

在教学中,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许多教学内容涉及到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直接看到。因此造成了课文内容理解上的困难,成为教学的难点。如果通过电教媒体呈现这些事物和现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教学中的难点就会变得直观、具体和简单。

《月光曲》一文中的重、难点是理解《月光曲》表现的是怎样的景象,并了解音乐在怎样变化。学生不是音乐天才,从干枯的语言文字中难以想象音乐在怎样变化。为此,教师适时播出《月光曲》一课的课件。随着音乐的播出,大屏幕上出现了月光下的大海画面。舒缓优美的旋律中,海面上升起一轮金黄的圆月;随着音乐逐渐变得明快,月亮也越升越高,穿过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最后,音乐越来越强,越来越急,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形象的画面把抽象的音乐化成了具体,学生直观地明白了乐曲所表现的意境,自然也明白了乐曲在怎样变化。

接着,教师打出皮鞋匠联想的文字,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用自己方式表现出《月光曲》的意境。由于刚才的铺垫降低了难度,自然水到渠成。有的小组运用朗读的方式,他们按音乐的变化把这段文字分成三小段配乐朗诵,语气由轻到重,语调由低到高,语速由慢到快,那投入的朗读声再现了月光下大海的变化。有的小组发挥画画的优势,用三幅画来表现当时的意境。第一幅图是月亮刚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大海波光粼粼,十分美丽,第二幅画中月亮升上了半空,旁边多了几缕微云;第三幅图中大海变得波浪涛天。三幅图从视觉上再现了当时的意境。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当中的运用,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诱发了学生的兴趣,降低了教学的难度,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从而透彻的理解了文中的蕴含的思想感情。

参考文献:《基础教育参考》2007(6):65-66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投稿邮箱:jyyjxk@126.com 

京ICP备09034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