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电子邮箱 联系我们

本刊网站已开通,欢迎作者、读者使用访问本网站!

 
   
首 页 最新公告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期刊收录 在线投稿 联系方式
  版权信息

主      办: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协      办: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教育文献出版社
编      辑: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编辑部
名誉总编辑:吴康辉
副  主  编:佘维学  薛慧锋
            钱水龙  叶建强
            朱 淮  许国华
外联部主任:刘长明  黎 欣
投稿  邮箱:jyyjxk@126.com
网      址:www.jyyjxk.com
定      价:每期8元,全年60元

 
  相关证书  
  友情链接  
·教育阅读网
·华夏期刊网
·新教师教学杂志官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
  热门文章
首页 > 刊社动态 > 热门文章 
 
 
学习考察甘孜州教育信息化建设引发的思考 罗文杰
 
    

学习考察甘孜州教育信息化建设引发的思考

广元市昭化区教育局教站  罗文杰

为学习借鉴甘孜州教育信息化建设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去年学习考察了甘孜州教育信息化建设班班通、录播教室、中心机房、康巴网校、教育城域网及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并与甘孜州教育局相关领导进行了经验交流座谈。此次考察甘孜州教育信息化建设成就给考察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引发深思,获益匪浅,启示良多。

一、甘孜州基本情况 

(一)地理概况

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四川省的一个地级的自治州,分别与西藏、青海、云南等省区为邻,面积153002平方公里。辖18县,人口约90多万,其中藏族占78.7%,汉族占17.8%,彝族占2.8%,其他占0.7%。

(二)“3333”数字甘孜教育建设模式

甘孜州围绕“全域甘孜儿女上好学”目标,提出了以“3333”数字甘孜教育为主线,加快数字化、信息化、优质化办学进程,提升甘孜教育优先、跨越、均衡发展水平,创建藏区一流人民满意教育,为智慧甘孜建设提供强大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为“3333”数字甘孜教育体系建设,即“三通”: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三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远程网络教学培训平台;“三基础”:编织一张城域网、建立一所网校、创建一批示范;“三覆盖”:远程网络教学与教研全覆盖、远程网络管理与培训全覆盖、本土优质资源开发与服务全覆盖。

(三)主要保障措施

1.领导重视。州政府高度重视,统筹负责教育信息化建设,各县政府作为推动所在县教育信息化建设责任主体,州县教育行政部门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主体,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教育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各级各类学校具体实施的工作运行机制。州书记十分重视该工作,亲自开会布置此项目工作。他们还将投资2000多万元,在州政府建立要幢智慧大楼,将教育信息化也纳入。

2.经费到位。按照“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渠道投入”原则,采取“三个一点”方式,从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及薄弱学校建设项目资金中整合一点,从州级财政解决一点,从各县财政自筹一点,确保了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到位。 

3.人员充足。盘活州县教育信息化存量人才,整合了一支以州电化教育馆为主体的教育信息化专业团队,承担全州教育信息化建设任务。成立康巴网校,编制30多人,建立了一支教育技术能力专业团队,承担一、二级远程网络教育任务。

4.注重实效。政府、部门紧密配合,列出时间表,规划路线图,夯实推进措施,强化绩效考核,完善安全保障,形成工作合力。注重督导评估,把“‘3333’数字甘孜教育”建设及应用纳入了州、县教育督导范畴。

二、存在的差距

甘孜州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全国的试点,建设标准高,管理模式优、运用效益高,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大部分农村县区与之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硬件建设上存在差距。甘孜州是“3333”模式,而且已经全面建设并运用。虽然部分农村县区实行了“3211”模式,但大部分县区远程网络教学培训平台,网校、示范校以及远程网络教学与教研、远程网络管理与培训还是空白。硬件设施上的差距,是导致各县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严重制约各县信息化教育快速发展。

(二)软件上存在差距。大部分县区存在着本地资源空白,省级平台资源还无法享用,网络培训、网络管理上无资源等问题,远程网络教学资源要产生一定费用。甘改是少数民族地区,在经费上给予了较大的优惠,大部分县区没有相应的优惠政策,财政紧张,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严重影响远程网络教学资源的正常使用和推广。

(三)技术层面上存在差距。大部分县区无信息化专门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尚无专业技术人员对接省厅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工作,维护管理市区级汇聚中心平台,难以保障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和未来有效应用管理。

(四)管理运用上存在差距。一是制度建设、使用激励机制上才在建设,还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二是学校重视程度还不够。学校老师、中层管理,包括学校校长,还没有意识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性,使用的重要性,尤其是年龄较大的老师,不愿意用,不想用,导致使用的不熟练,没有尝到教育信息化的“甜头”,致使这些老师就把使用教育信息化当作是负担。三是使用效率不高。大部分县区级平台建设硬件条件已基本能够满足日常教学需要,但平台需要各县区教育局各部门提出方案后,根据相应的方案进行建设,再推行运用,导致教育信息化设备使用率不高。

三、工作建议

(一)提高认识,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

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三大战略目标之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促进教育改革。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能够缩小地区、城乡和学校之间的信息化差距,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培养信息化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只有各县区教育工作者的认识提高,教育信息化才能有较快的发展。为找准差距,建议组织相关人员到教育信息化发展比较好的地区考察学习,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以推进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

(二)加大投入,大力提高教育信息化硬件水平

教育设施的改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校园信息化设施建设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学校数字化程度的高低是学校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以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为目标,加快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步伐,大力提高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需要地方财政大力支持,动员全社会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鼓励社会知名人士、知名企业向教育投资,提高教育信息化硬件水平

(三)健全制度,高效推行教育信息化制度化管理

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的管理运用工作,建立健学校信息化管理台帐,动态掌握各校使用情况,制定科学、全面、有效的各类制度,如把信息化的使用作为教师基本技能进行考核,考核成绩作为教师评优、评先、评职的基本条件之一,以提高老师认识,促使全员教师从强制使用,到自觉使用,再到创新使用。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纳入督导工作范畴,定期对中小学开展作息技术教育情况进行考评。形成管理和激励机制,调动老师积极性,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充分发挥设备效益,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四)加强培训,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成长

按照“校长要懂骨干要精全体要会”的要求,以教学应用为目的,坚持“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大力开展教师专业培训工作提倡鼓励教师制作教学课件,举办信息化教育示范课优质课评赛活动,组织省县级教学课件评选。通过采用多形式、全方位的培训引进优秀专业人才、招聘专职教师等方式,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成为运用教育信息化进行课堂教学的能手,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示范作用,以全面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

平台要配置专人进行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更需专职人员,特请示增加电教站人员力量。

(五)协调配合,共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平台的运用、管理需要各相关股室的配合。班班通的运用更多的需要教研部门的主导,教育和人事部门的配合。统筹全区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好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建设,避免重复浪费。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分段指导保证质量讲究实效发挥效益”的指导方针,积极稳妥地推动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建不是目的,用才是目的,充分发挥设备效益,让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管理、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是最终目的。只有各县区教育工作者同心协力,提高认识,形成合力,才能推进教育信息化又好又快的发展。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投稿邮箱:jyyjxk@126.com 

京ICP备09034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