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电子邮箱 联系我们

本刊网站已开通,欢迎作者、读者使用访问本网站!

 
   
首 页 最新公告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期刊收录 在线投稿 联系方式
  版权信息

主      办: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协      办: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教育文献出版社
编      辑: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编辑部
名誉总编辑:吴康辉
副  主  编:佘维学  薛慧锋
            钱水龙  叶建强
            朱 淮  许国华
外联部主任:刘长明  黎 欣
投稿  邮箱:jyyjxk@126.com
网      址:www.jyyjxk.com
定      价:每期8元,全年60元

 
  相关证书  
  友情链接  
·教育阅读网
·华夏期刊网
·新教师教学杂志官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
  热门文章
首页 > 刊社动态 > 热门文章 
 
 
挖掘教材 开拓文本 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黄雪芹
 
    

挖掘教材 开拓文本 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浅议情境图在有效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元坝镇第一小学   黄雪芹

摘要:情境图成为课程标准数学教材编写的“标配”。然而其丰富的内涵往往很难被老师真正理解,并在教学中难以正确把握。专家型、个性化的教师毕竟是少数,与其自创情境而不知其用是否合理,倒不如从文本挖掘,开拓文本,充分利用文本的已有情境,深入理解,准确把握,从关键的情境入手,既在生活中找到数学实体模型,也从而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字:情境图    教学    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知识尽管表现为形式化的符号,但它可视为具体生活经验和常识的系统化,它可以在学生的生活背景中找到实体模型。现实的背景常常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提供情境和源泉,这使得同一个知识对象可以有多样化的载体予以呈现。”

情境教学是用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新知,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能应用于生活。每本教科书都用情境图作为数学知识的切入口,体现了数学生活化、情境化的要求,所以文本中的情景图作用之重要显而易见。它是实现新课教学的目标的发起点,是联系知识与学生生活的纽带,是帮助学生理解新知的生活模型。

情境图是情境教学的载体也是课程标准数学教材编写“标配”。生动有趣、五颜六色的情境图,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毕竟是少数,与其自创情境而不知其用是否合理,倒不如从文本挖掘,开拓文本,充分利用文本的已有情境,深入理解,准确把握,从关键的情境入手,既实现新课程提倡的情境要求,也可以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上台阶,使教学有了抓手,从而真正实现有效教学。我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入手,撷取实际教学中的一些现象,具体阐述有效使用情境图的操作要领,试图提高情境图的“量、质、度、效、趣”,为实现有效教学而努力。

一、充分挖掘内涵,拓展情境图的“量”。 

现象:教学第一册准备课的“开学图”,教师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画面,有序、完整地说出整个插图所表达的意思。使原本相对信息容量大的情境图,转化成相对信息量单一利于学生理解的“分解内容”,让学生按图中人物的年龄、性别、活动情景和不同的景物进行分类观察,渗透分类思想。在观察基础上进行提问:图中几个学生?几个老师?几个男生?几个女生?几个人?几棵树?……引导学生通过数数,渗透自然数的概念,提高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与方法。

     思考:一幅图经过老师的引导挖掘竟然能让学生发现那么多隐含的数学问题,并使学生学会数学的思维方式,获得了数学的能力和方法,真是一举多得。因此,在使用情境图时,不仅要让学生多看,看清楚图意;要让学生多想,想有价值的问题;要让学生多说,说出心中所想的;必要时还要多动,在操作中感知新知。

    二、处理现有资源,提高情境图的“质”

    现象:一部分教师认为情境图形式新颖,适合儿童年龄特点,因而迷信教材。如《除法的初步认识》例4呈现了熊猫分竹笋图,这样直接的呈现,丢失了必要的观察、理解过程。学生只盯在文字部分,学生的观察、发现,变成了寻找“题”中的“已知条件”;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变成了寻找“所求问题”,人为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困难,由过去传统教学的分析文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演变成分析图画中的数量关系,又一次形成了新课程下的程式化。

   思考:教材中的情境图是半成品,多是结论式的呈现而少了过程,静态的主题图受篇幅、教学内容、目标的限制又不可能把多元的生活因素都体现在一幅情境图中。教学中教师要多用质疑的眼光看待情境图,根据实际,变“静”为“动”,变“结果”为“过程”。只要改编后的情境图更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更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则都是成功的、有效的。

    三、教师适时引导,把握情境图的“度”。

    现象:《9加几》运动会的情境图,师提问“看到了什么?”学生只关注了各种活动内容,而未关注相关的数学问题,老师没有适时引导和说明,致使学生讨论的是在分砖还是木块等无关因素。像这样,个别老师认为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课堂上不敢过多讲话,惟恐占据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不敢妄加评论,生怕压制了学生个性。于是整个情境图教学由于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就像一盘散沙,各抒己见。

思考:新课程提倡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情境图的教学目标是整体的、综合的,而教学内容却是多向的、分散的。教师应有目的、有价值的、有针对性的引导,而不是“放任自流”。         

    四、深入了解学生,增加情境图的“趣”。

    现象:一位教师说:“我想低段孩子喜欢去游乐园、动物园,所以课一开始我就跟他们说今天要到游乐园去玩,可等我拿出情境图让他们说信息却都无动于衷。我都不知道现在的孩子到底喜欢什么了?”

思考:“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这个道理都知道,为何一学生就是没兴趣参与呢?这说明教师对学生还不够了解,学生的确很喜欢去游乐园、动物园,可当老师出示情境图变成了看图,难怪学生没兴趣。我们的学生到底对什么感兴趣呢?教师又如何找到兴趣和数学之间的结合点呢?变“看图”为“参与”,变“听故事”为“讲故事”。

总之,情境图是教材的编写者传达的编写意图的切入口,为他们把教学目标具体化为学习素材,以一个个丰富生动的生活场景呈现于教材,这也正体现了“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的新课程理念。教材毕竟只是作为知识的载体,只有方法得当,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而教师又有着先于学生理解、挖掘“情境图”的机会和研究学生的权利,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深入理解学生,具体分析,因材施教,情境图教学必将更加实、活、精、新。                                                               

参考文献: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数学用书》20151月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投稿邮箱:jyyjxk@126.com 

京ICP备09034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