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电子邮箱 联系我们

本刊网站已开通,欢迎作者、读者使用访问本网站!

 
   
首 页 最新公告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期刊收录 在线投稿 联系方式
  版权信息

主      办: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协      办: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教育文献出版社
编      辑: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编辑部
名誉总编辑:吴康辉
副  主  编:佘维学  薛慧锋
            钱水龙  叶建强
            朱 淮  许国华
外联部主任:刘长明  黎 欣
投稿  邮箱:jyyjxk@126.com
网      址:www.jyyjxk.com
定      价:每期8元,全年60元

 
  相关证书  
  友情链接  
·教育阅读网
·华夏期刊网
·新教师教学杂志官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
  热门文章
首页 > 刊社动态 > 热门文章 
 
 
精心设计细节、成就课堂精彩 张蓉
 
    
精心设计细节、成就课堂精彩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两河口乡小学:张蓉
                        邮编:628014
【摘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改革发展的趋势,笔者在数学教学中精心设计每一个细节,由用教材教变为教教材,由填鸭式教学变为自主式课堂,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抓住细节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精彩的教学细节构成了经典的教学。细节的设计是教师智慧与灵魂的呈现;细节的捕捉是教师教学与方法的展现;细节的引导是教师素质与能力的体现。抓住每一个细节,成就课堂的每一个精彩。
预设细节,成就课堂的精彩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每一节课的课前预设将会直接影响这节课的整体效果,因此,教师课前需精心设计教学情境。
如教学“倒数的认识”这节课时,如果教师不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不能深刻挖掘例题背后所要反应的思想,只是纯粹地让学生经历数学概念、掌握定义,以教代学,学生定会感到枯燥、乏味。这样,课堂就无法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因此,教学时教师打破了用教材教的模式,一是以师生谈话:老师是你的朋友,你是老师的朋友,老师和大家互相成为好朋友引出“互为”二字。二是以文字变化:呆变杏,吴变吞引出“倒数”二字。这样的细节预设让学生深知数学就是生活,数学与其它学科是紧密相连的,同时,也勾起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又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时,教师以生活中分糖果为主线,一开始先让学生把25颗糖果平均分在5个盘子里,再把34颗糖果平均分在6个盘子里,问有什么不一样?揭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板演:34÷6=5(颗)……4(颗)。又问“有不一样的吗?”生1:34÷6=4(颗)……10(颗),生2:34÷6=3(颗)……16(颗),针对反馈,教师组织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余下的10颗糖果还可以再分,每个盘里放1颗,余下的15颗糖果,每个盘里还可以放2颗,最后得出结论:余数必须比除数小。这样的细节预设,让学生深知,数学知识可以在自己的亲手操作中获得,通过自己的双手也能获得数学知识,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由此看来,教学细节是可以预设的。精心打造教学细节,依赖于我们对教材与学生的双重把握与理解。教师在备课时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我们的教材,模拟我们的课堂,充分预设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精心预设中成就课堂的精彩。
捕捉细节,成就课堂的精彩
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有思想,鲜活的生命。教师课前预设的教学流程及教学效果与课堂中生成的知识往往差距过大,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捕捉课堂互动过程中有价值的细节,以不变应万变的教育理念去灵活处理课堂教学,以实现有效生成,展现细节之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有一次,听老师的一节示范课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教师原本设计的教学过程是:先让学生观察插图,由图说出有几个7,再一步步归纳得出7的乘法口诀。可没想到的是课刚开始,一个学生就站起来说:“老师,7的乘法口诀我会背。”随后,许多学生都摇头晃脑的背了起来。教室里不但有自己的学生,还有这么多的老师们,这可怎么办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告诉了他,抛弃原来精心准备的教案,就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重整教学流程。于是,他说“你们真厉害,连乘法口诀都会背,不错!那,又不会背的吗?”果然,几只小手怯生生的举了起来,教师抓住契机说:“还有这些小朋友不会,你们愿意帮帮他们吗?”“愿意”会背的同学异口同声的说。“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让他们把7的乘法口诀记的又快又牢呢?”这下课堂沸腾了。有的学生指着书上的插图教着;有的学生用身边的小棒教着;有的学生索性拿自己的手指比划着;还有的学生干脆直接背口诀……这一转变,学生由“学数学”变成“教数学”,学习热情直升极点。这样的课堂捕捉,一使教师和学生进行自然的沟通交流;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今天的学习埋下伏笔。
又如,一位老师教学复习课“10以内的加法”时,教师给每个小朋友课前发了花生和瓜子儿,并鼓励小朋友专心看,积极摆,认真算,主动答,只要计算正确了,你手中的花生和瓜子儿老师就作为奖励送给你吃。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在黑板上写了3+2、4+3、6+2、2+4、5+4、5+5、6+4等算式,小朋友们都能非常正确的直接算出结果。为了检验计算的正确性,老师让小朋友用手中的花生或瓜子儿摆一摆,小朋友们利用自己手中的东西快速的摆放这、观察着、回答着。当老师问道5+4,同学们大声的说9,忽然有一个小朋友说:老师,我的是8,老师问:你摆的5+4=8吗?“是”你第一次计算的5+4等于8吗?“不是,是9”老师又问其它的小朋友:你们摆出的5+4是多少啊?“我们摆出来的是9,”老师又问这个小朋友,你为什么摆出来的是8呢?“老师,我的花生有一个是空壳,空壳不能算在内。”试想,假如教师在那位学生说出结果时,立即加以呵斥与批评;假如教师在那位学生说出结果时,不追根其原因,课堂上又怎会有如此意料之外的收获呢?
引导细节,成就课堂的精彩
今天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过程既是知识与能力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生命自由成长的过程。
 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由于学生初步接触分数,认识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所以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自己的生日为题材,创设学生熟悉的分蛋糕情景。情境一:4个孩子围着一个不是很大的蛋糕准备分着吃。情境二:芳芳将蛋糕按十字形平均分成4份,正准备吃时又来了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不到1块,怎么办?情境三:聪明的可可又将蛋糕切成上下两层。这样,蛋糕就被平均分成了8份,每个孩子手中都拿了1块蛋糕。情境四:他们正准备吃时,又来了一个小女孩眼馋的看着他们,怎么办?其中一个男孩儿明明将自己手中的蛋糕掰成两半,一人一半,这样一来,每个孩子都能开心的吃到蛋糕了。“在分蛋糕的过程中,你想到了几分之几?”“1/4,第一次平均分成4份,1份就是1/4”“1/8,第二次分得。”“1/9,9个人,每人就吃了1/9”,教师顺势引导,我们来看看(指着定格的图片)每个小朋友分到的蛋糕一样大吗?“不一样”“9份是平均分的吗?”“不是”“小女孩和明明吃到的那一份比其他人的小,是哦已不是这块蛋糕的1/9。”
由此看来,教学引导必不可少。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情景,引导学生关注知识构建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成就课堂的精彩!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投稿邮箱:jyyjxk@126.com 

京ICP备09034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