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电子邮箱 联系我们

本刊网站已开通,欢迎作者、读者使用访问本网站!

 
   
首 页 最新公告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期刊收录 在线投稿 联系方式
  版权信息

主      办: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协      办: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教育文献出版社
编      辑: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编辑部
名誉总编辑:吴康辉
副  主  编:佘维学  薛慧锋
            钱水龙  叶建强
            朱 淮  许国华
外联部主任:刘长明  黎 欣
投稿  邮箱:jyyjxk@126.com
网      址:www.jyyjxk.com
定      价:每期8元,全年60元

 
  相关证书  
  友情链接  
·教育阅读网
·华夏期刊网
·新教师教学杂志官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
  热门文章
首页 > 刊社动态 > 热门文章 
 
 
探索构建协同创新机制下的师资培养新模式 廖龙
 
    

探索构建协同创新机制下的师资培养新模式

廖龙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人事处,广东 深圳 518029)


摘 要:师资队伍是一个高校的立校之本,也是推动现代高校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办学的一项根本性任务,已经成为各高校展现竞争实力的焦点和开展改革实践探索的重点,其建设成果都将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如何探索和构建一个适合于当前科技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已经成为各高职院校在中国新一轮的创新发展中拔得头筹的关键所在。本文正是以协同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探索构建一个基于协同创新机制下的高职院校矩阵式师资培养新模式,以期对促进我国高职教育创新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支持。

关键词:协同创新;师资培养;模式

[项目来源]:①2014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②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2015年度一般非资助课题

 [项目名称]:①基于协同机制创新下高技能师资队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②“互联网+”时代下教师队伍培养新模式的研究

[课题编号]:①201401227;②ybfz15137

[作者简介] 廖龙(1980-),男,广东省河源市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级经济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对高校提高协同创新能力做出了最高指示,由此而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纷纷对传统高等教育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教师培养机制改革,破除制约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中国高职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的高职教育才真正迎来快速发展时期,为了适应当时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各高职院校普遍建立了以数量促发展的粗放型师资队伍建设模式。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的高职教育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但无可避免的是粗放型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也为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带来了各种问题。

(一)教师培养过分注重教师个人发展,导致教师协作创新能力不强,团队合作精神不高,总体表现出教师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综合能力不强,产业开发不足等问题。

(二)人才引进手段单一,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单位用人自主权受限,没有建立一个跨地域、突破体制机制下的人才引进政,从而造成对于高端人才和顶尖科研团队吸引力度不大,大师级人才引进渠道不畅。

(三)人才活力不足,教师进校后或评完职称后乐于满足现状,进取心不足,外部竞争压力小、内部自我发展动力不足,个人价值无法完全体现。

(四)教师培养平台过于单一,师资培养过于注重眼前的利益和效果,大师级人物培养动力不足。

(五)协同合作机制有待完善,学校内部的各种创新要素缺乏深度合作,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要素无法进行有效整合,导致教师个体之间、各职能部门之间、教学与科研之间、学校与行企之间存在各种无形的壁垒,无法形成互动互惠的合作共享机制。

(六)创新动力明显不足,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评价标准单一,没有凸显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之间协同发展的要求;在人才激励机制方面,缺乏对创新资源和要素的引导性分配,没有促进人才创新的集聚和发展,难以形成创新的辐射带动作用。

(七)政校行企之间的合作缺乏互惠互利的长效机制,学校偏重自身办学利益,企业偏重经济利益,没有长远的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合作的深度处于浅层次,合作的观念和行动也存在各自为政的问题,无法对师资培养形成有效的推动作用。

二、师资培养改革目标

本文探索以协同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提升教师团队的教学质量水平、强化科研水平、整合社会服务能力为抓手,从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专业师资团队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探索教师团队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的协同机制创新,构建一个基于协同创新机制下的高职院校矩阵式师资培养新模式,拟达到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突破人才培养机制束缚,创新师资培养协同工作机制,探索构建矩阵式、跨界化教师管理新模式,建立以互通为核心的协同合作平台,有效整合人力、资本、信息、技术等关键要素,打通教师个体之间、职能部门之间、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各自为政的壁垒,形成创新资源互动互惠的合作共享机制,建立资源自由流动共享的师资培养平台,从而促进人才科学全面发展,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较强创新能力的教学科研团队。

(二)围绕师资培养新模式,构筑高层次教师队伍培育孵化平台、高水平教科研人才筑巢引凤平台、高技能双师教学团队培养打造平台、矩阵式跨界化教师管理发展平台、人才激励与发展平台等5个平台,以“强师工程”等子项目作为抓手,探索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高职教学队伍。

(三)探索适应师资培养新模式下的教师绩效考核机制,建立科学的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制度,搭建科学合理的师资信息管理平台,构建以体现教师岗位职责、工作能力和业绩水平的人才评价及培养机制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

三、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

探索构建一个基于协同创新机制下的高职院校矩阵式师资培养新模式,必须着重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一)解决当前师资队伍培养平台相对单一,高端人才培养动力不足的问题。

(二)解决当前教师协同创新能力缺乏,创新资源和要素分配不均的问题。

(三)解决当前高职院校对高尖人才引进吸引力不足,高端人才聚集效应不强的问题。

(四)解决当前考核激励机制科学,人才评价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四、构建协同创新机制下的师资培养新模式

本文将围绕“1个创新目标,5个建设平台,13个项目抓手”的研究主线,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实践平台,探索构建协同创新机制下的师资培养新模式的措施。

(一)以高端人才培养为目标,探索打造高层次教师培育孵化平台

1.以“强师工程”项目为抓手,通过借助“创新强校”工程平台,探索高端人才培育的配套支持政策,优化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探索高端人才培育模式。

2.以高校“四重”建设为抓手,以协同创新中心为依托,多渠道搭建培养平台,完善培养工作机制,创新师资队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师的创新活力。

3.以领军学者培养计划为抓手,研究领军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配套支持政策,通过设立领军人才培养专项计划,探索建立领军人才培养孵化器,推动领军学者培养工作的深度发展。

(二)以高水平人才引进为目标,探索打造筑巢引凤平台

1.以“孔雀计划”为抓手,通过构建海外高水平人才引进“一站式”服务平台,探索海外高水平人才引进模式,建立海外高水平人才的特定待遇引进体系,加大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合作,扩大学校对海外高水平人才的吸引力。

2.以“常岗优酬”机制为抓手,建立契约式管理保障机制,探索高层次技能人才吸引模式,有针对性地吸引能够在高端领域、关键环节组织和主持重大创新性和突破性的核心技术攻关的技能人才。

3.以讲席教授计划为抓手,探索建立高级专家特聘岗位制度,与海内外著名高校、行业、企业建立战略性人才交流合作,采取“季节型”、“假日型”、“候鸟型”、“契约型”等柔性方式,吸引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形成高端人才聚集洼地。

(三)以高职教学特色为目标,探索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训平台

1.以“双师”素质提升计划为抓手,探索形式多样的“双师”培训形式,全面提高专业教学团队的“双师”素质。

2.以“一师双岗”计划为抓手,推行教师下企业实践机制,以校企合作为载体,转变教师的岗位职责,实行“一师双岗”教师管理制度,加大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及社会服务的力度,探索构建提升教师职业实践技能模式。

3.以“1+1”(校内+企业)专业带头人培养为抓手,探索完善专业带头人选拔和培养体系,利用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在培育特色鲜明的“善教”型教师的基础上,同步打造优势突出的“能研”型教师,培育一支教学、科研交叉融合发展的创新型教师团队。

(四)以协同创新机制改革为目标,探索打造矩阵式跨界化教师发展平台

1.以虚拟学院为抓手,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跨界共享师资和教学资源,创新教师团队科研能力培养协同机制。

2.以转变人事管理机构职能为抓手,探索构建教师矩阵式跨界化管理模式,实现各种资源和要素的有效融合,促进提升团队创新活力。建立以互通为核心的协同合作平台,有效整合人力、资本、信息、技术等关键要素,打通教师个体之间、职能部门之间、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各自为政的壁垒,形成创新资源互动互惠的合作共享机制。

(五)以激活教师创新动力为目标,探索构建教师考核评价平台

1.以岗位管理为抓手,探索构建多元化激励发展模式,通过强化岗位职责,实行分类管理,根据教师的岗位情况,探索制订多元化、多要素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创新活力和潜能,充分激活用人机制。

2.以考核激励为抓手,探索构建考核评价联动机制,通过构建“多维度”岗位考核指标、“多元化”考核评价主体、“矩阵式”能力评价框架、“跨界化”团队评价模式,探索建立体现教师岗位特点和业绩水平的科学考核评价联动机制,从而推动师资培养模式改革的顺利推进。

五、综述

本文研究完全紧扣当前高等教育改革重点,以协同机制创新为主线,以“创新强校”项目的建设为平台,以机制改革创新为基础,以强师工程和“四重”建设为抓手,全面探索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了构建基于协同机制创新的师资队伍培养新模式---矩阵式、跨界化教师管理模式。

然而,本文所提出的改革思路虽然经历了实践的检验,但对于不同地区的高职院校所产生的预期效果也并不一定相同,我们仅希望通过以此文进行抛砖引玉,与有志于高职院校师资培养模式改革实践者共同探索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师资培养新模式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强校工程申报方案. [M].深圳: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4

[2]牟光庆.高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轻工教育,2013.02

[3]陈亚珠,唐炬,肖登明.协同创新:中国高校深化改革还需要什么[J].高校教育管理,2012.09

[4]祁艳朝.高校实施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研究初拧[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10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投稿邮箱:jyyjxk@126.com 

京ICP备09034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