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电子邮箱 联系我们

本刊网站已开通,欢迎作者、读者使用访问本网站!

 
   
首 页 最新公告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期刊收录 在线投稿 联系方式
  版权信息

主      办: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协      办: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教育文献出版社
编      辑: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编辑部
名誉总编辑:吴康辉
副  主  编:佘维学  薛慧锋
            钱水龙  叶建强
            朱 淮  许国华
外联部主任:刘长明  黎 欣
投稿  邮箱:jyyjxk@126.com
网      址:www.jyyjxk.com
定      价:每期8元,全年60元

 
  相关证书  
  友情链接  
·教育阅读网
·华夏期刊网
·新教师教学杂志官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
  热门文章
首页 > 刊社动态 > 热门文章 
 
 
例谈数学教学中小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 于亚群
 
    

例谈数学教学中小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

阜南二小北校区    于亚群

【摘要】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个方面则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和自我发展的过程。本文通过笔者自己的工作实践,以小学数学圆柱圆锥的教学为例,就如何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辅导性,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数学教学 探索能力  圆柱  圆锥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打破现今教学中尚存在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错误做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辅导性,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际生活中获得数学理论的实际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方法联系实际生产生活的能力,进一步的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索新知识的精神和能力。下面仅以小学数学圆柱圆锥的教学为例,就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谈几点看法:

一、课前预习指导,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

用好、用活课本,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预习能力,逐步形成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学生能不能通过自学解决数学问题,关于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但是要在课堂上短短几十分钟内由学生自主地通过自学课本来完成学习任务,确实困难。因此我设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抓预习开始,充分利用现行教材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这一编排特点,提前将学习内容告诉学生并提出相应的预习要求(教师一开始时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问题),使学生感到预习有路,思考练习有方,如:“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补一补”,随着预习活动的开展,逐步将预习的层次从有预习要求转变为无一定要求,使学生逐步养成自我反思“从课本中我能学到些什么知识?”“我能从中发现些什么知识?”“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真正为学生做好充分参与课堂集体探究学习活动的准备。

教学实践证明:在愉悦轻松、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得到激活,敏锐地把握机会、果敢地付之探索的行为的精神状态处于最佳的境界;反之,紧张、严肃、压抑的课堂气氛,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得不到激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构筑一个师生关系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平台”,让学生愿意学习数学,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

二、充分利用直观教具,为学生探索新知识做好准备。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通过学生的主观努力起作用。因此,教学过程中,要遵循认识活动的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思维去探索新知识的内在联系,得出结论和规律。在学生自己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人人亲自操作演示。因为直观的、活动的事易于被学生选择,感知,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思维。学生亲自操作教具,可以使多种分析器官协调活动,大大提高感知和思维的效果。特别是这种由学生自己探索新知识的活动,会被学生视为一种有趣的智慧活动。心理实验证明,一种事物如果成为智慧活动的对象,这种事物就容易被清晰地感知,深刻地理解,较好地识证。这种智慧活动会激发儿童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它不仅有利于学生牢固而灵活地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能力。如教学“圆柱”一节时,我们指导学生用硬纸片每人制作了同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演示操作,推导出圆柱体积公式。

三、复习相关旧知识,运用旧知识进行迁移。

对旧知识的回忆,会唤起学生记忆中的表象,使他们意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对这种联系加以改造,使之成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因此要让学生自己学习新知识,必须有计划地帮助学生复习有关旧知识,为他们由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搭桥铺路。如,教学圆锥体积时,我们结合圆柱拼凑体积的演示,组织学生复习探索以下几个问题:(一)长方体体积怎样计算?(二)圆面积如何计算?(三)拼凑后是什么样的物体?底面积相当于什么?高相当于什么?(四)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在这样的复习提示下,一经点拨,学生很快就自己总结出了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四、设计指导提纲,为探索新知识引路。

知觉的理解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事物感知的速度、深刻度和准确度,而语言指导是影响知觉理解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生运用教具自己探索新知识时,教师要精心设计指导提纲,适时地、恰当地对学生的操作和探索进行指导,以使学生的感知和思维倾向性地指向正确的途径,从而加快学生认识新知识的进程。如指导学生运用教具推导圆柱表面积公式时,我们利用小黑板出示如下指导提纲:(一)圆柱表面积是指什么?(二)底面积是指什么?它有几个底面积?(三)侧面积是指什么?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这个图形的长是圆柱的什么?宽是圆柱的什么?如何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四)推导出圆柱表面积公式。通过教师的指导,十分钟后,绝大部分学生能推导出圆柱表面积公式,有一部分学生还能依据已知条件的变化设计出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五、巧用例题,培养探索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必须教给学生思维方法,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找出解决问题的规律。为此,教学圆柱体积时,我们没有完全选用例题,而是从计算底面积入手,分成已知底面半径和高,已知底面直径和高,已知底面积和高三种情况,让学生分别利用公式计算出圆柱体积。这三种情况,一种为直接利用公式,其余两种是间接利用公式,在计算时,引导学生如何利用已知条件,探索条件转化过程的规律,找出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在长期教学过程中这种思维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排除盲目思考的各种因素,学会根据新课题需要,重新组织已有知识,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从而改进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六、精选习题,提高探索能力。

对探索精神的培养要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只有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坚持系统地培养、训练,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我们在选编习题时要做到:练习分组进行,步步深化,并注意在习题的多变和逐步深化中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如:学完圆柱体积计算后,我们选编了三类习题,一类是基本题,即已知圆柱底面积或半径或直径和高,求圆柱体积;另一类是实用题,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多种具体问题;第三类是拔高题,即已知体积和底面积求高,已知体积和高,求底面积,求半径和直径等,通过这样精选习题,分类层层练习,置学生的思维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之中,使所学知识不断得到深化,改变了机械套用公式的做题定势,提高了学生的探索能力。

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要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经常培养,使学生永远不满足现状,总想把自己的已有知识作为发现新问题,分析新问题,获得新知识的先导,逐步形成他们的探索意向和探索精神,为培养一代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探讨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2014(12)

[2]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问题探讨 - 教育界 - 2012(11)

[3]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建设 -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 2013(35)

[4]  建构理论下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构想分析 - 科教导刊 - 2014(18)

[5]  探析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模式 -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 - 2013(z1)

[6]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构建策略 -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 2013(2)

[7]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教学模式初探 - 教育实践与研究 - 2004(1)

[8]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初探 - 教育界 - 2010(19)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投稿邮箱:jyyjxk@126.com 

京ICP备09034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