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电子邮箱 联系我们

本刊网站已开通,欢迎作者、读者使用访问本网站!

 
   
首 页 最新公告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期刊收录 在线投稿 联系方式
  版权信息

主      办: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协      办: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教育文献出版社
编      辑: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编辑部
名誉总编辑:吴康辉
副  主  编:佘维学  薛慧锋
            钱水龙  叶建强
            朱 淮  许国华
外联部主任:刘长明  黎 欣
投稿  邮箱:jyyjxk@126.com
网      址:www.jyyjxk.com
定      价:每期8元,全年60元

 
  相关证书  
  友情链接  
·教育阅读网
·华夏期刊网
·新教师教学杂志官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
  热门文章
首页 > 刊社动态 > 热门文章 
 
 
引乡土文化进校园,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李勇
 
     
 引乡土文化进校园,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贵州省福泉市福泉四中 佘尧军    李勇
 
 摘要:乡土文化是我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素养的源头活水。乡土文化来源于人民生活,也是大众生活文化的主要表新形式,将乡土文化引进校园,以乡土文化为校园文化基础,促进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内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乡土文化;校园文化;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前言
 乡土文化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是劳动人民、家乡人民的聪明才智的结晶。乡土文化与其他文化资源相比较,具有鲜明的地域个性和丰富的内涵,它更能以贴近生活的方式被大众人民接受,引起人们的思想上的共鸣。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将乡土文化引入到校园里,与校园文化相结合,能有效的太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乡土文化为素质教育的载体,促进校园文化向淳朴、阳光的方向发展,引领素质教育走出一条具有教育色彩的道路。
 概述(花灯、阳戏)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仍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探究课题,但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激发学生的创生能力。我省继续教育培训教材《专业技术人员基础知识读本》第四章第三节中(P81)有这样的阐述“要学会学习,学会继承,要继承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才能为创新打下扎实的基础。”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辉文明的泱泱大国,无数优秀文化撒落于民间,发展形成今天地方民间文化,一些地方民间文化,逢天时地利,茁壮成长,冲出地方民间文化之林,灿烂于神州大地,享誉世界。如称为“国粹”的京剧,就是由两百多年前的地方民间戏剧团“徽班”进入化京后,受到皇家的青睐,然后才发展成长为具有代表民族特色的戏剧“京剧”。
 在我地,也有植根于地方的民间文化,较为突出的是阔龙水“花灯剧”和黄土哨的“阳戏”。阔龙水花灯,1996年获黔南州政府颁发“花灯之乡”,2008年获省政府颁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2012年获国家文化部颁布    
。阳戏名气原没有花灯那么大,但它是唯一保存于福泉境内的“傩文化”活化石,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奇特的表演技艺,特殊的面具服饰、法器,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福泉市政府开发的重要民间传统文化艺术项目。2006年福泉第三届文化艺术节,阳戏表演成为重头戏,产生较大的轰动效应,引起专家和国际友人的注目。
 我校正处于阔龙水花灯,和黄土哨阳戏的近旁,把这两个优秀的地方民间文化引入校园,我校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首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注重继承和开发传统文化,两地灯戏已受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正等待进一步开发。其次,两个地方民间文化活动点活动范围都覆盖我校服务区,我校服务区内的群众对花灯喜闻乐见,对阳戏耳闻目染,有良好的社会基础。其三,或许更邻近两地的学生对两种灯戏接触颇多,耳熟解详,有机会或学或仿,粗识略懂灯戏的演技和唱腔,将这两种灯戏引入校园,定能得到政府、社会的支持,更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价值取向和意义
 花灯,原是产生于宫庭的花灯舞,自宋神宗皇帝以后,逐渐流传于民间。(一说是唐太宗以后流传到民间的原因是花灯舞中的男主角称“唐二”,唐太宗李世民上有只李建成,下有弟李元吉,三兄弟中他老二,传说他与民同乐,直接扮演了花灯男主角,于是后来花灯男主角一直叫唐二,也就是说花灯于唐太宗后流传于民间的,我地阔龙水花灯也是继承早期花灯艺术发展起来的,具体组织花灯演出是清末光绪年间,一个叫石清荣的率先缴约花灯爱好者唱起了花灯,在本寨和邻近演出,使“咸同之乱”后盛于农村的赌博之风得到扭转和扼制,一百多年来,各个历史时期,阔龙水花灯都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并经过历代艺人的锤炼和发展,使它成为有地方特色的花灯剧种。近些年来,由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进步,电视电脑的普及,我们的文化生活不断的丰富,花灯这一曾经风行我地的传统文化已受到严重冲击,年轻一代爱好电光声的感官剌激,不少人对土生土长的花灯等民间文化艺术已一无所知。把这些民间艺术文化引攻校园,首先在保存和继承这些传统的东西产生了历史价值。其次,花灯、阳戏都是存在上千年的传统文化,有其历史文化积淀,其演技中有可供体育操练姿势和动作,其唱腔中,有可供音乐、声乐提练的演奏内容,其剧本或传统说词唱词中,有供文学探索的不少知识和典故。其服饰道具中有供美术参考的扎制、雕塑、涂绘的技艺。当然,由于这些民间传统文化,它流传于民间,保存于民间,有其自认为神秘的一面,如口授口传的祭神“咒语”,“上刀山”、“下火海”、“戴红帽”、“喝红茶”“提戥吊斗”等特技,而这些神秘的东西,也许正有其探索和开发的价值。试看一段咒语:“天地玄宗,万忌本根,广修意切,慎无神通,三界之外,惟吾独尊,体有金光,覆荫吾身,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包罗天地,养育群生,诵持万遍,身有光明,三界侍卫,五帝伺迎,万神朝礼,役使雷庭,鬼妖丧胆,精怪亡形,内有霹雳,雷神隆鸣,洞慧交彻,雾气腾腾,金光速射,覆护真人。”(花灯清灯“金光神咒”)。
 如剥除其神咒的面沙,岂不是一首气势宏阔的完美诗歌!从中可窥出较高的文学价值,对当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对地方民间传统文化的开发和发展,也应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将地方民间传统文化引入校园,使学生也了解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光辉文化,不仅在中原大地,在都邑城镇,而且就在我身边也普遍留存,因其古老,才需要保护和继承,更需要开发,才能让它延续和流传,而开发它,便存在发展和创新,其启迪和教育的价值亦在其中。
 
 一、乡土文化与教学课程相结合
 1.拓展语文教材,形成地方性教材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目标上要求学生不仅能从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各种文化环境下受到熏陶,并且能将乡土文化作为地方教材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促进学生在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培养出良好的道德素质。
 语文教材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一种载体,也是传递文化、思想教育和情感陶冶的重要途径。将乡土文化与语文教材相融合,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乡土文化,以独特的乡土魅力吸引学生,促进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
 阳戏是傩戏系统中的一种戏剧形式,因其在表演形式上更完善,因此在我国的西南部省市广为流传。阳戏最早是用于祭祀仪式,但随着文化和时代的变迁,阳戏逐渐朝赐福、贺寿、迎神等方向发展,逐渐形成现今的艺术风格。阳戏最具有特色的就是其表演时的着装和道具。早期的阳戏出演时都会戴上面具,面具大部分都是由木头制成,从面具上颜色和形状以及花纹能将演员分成不同的唱腔。而阳戏的表演内容大多数是反应农村生活的,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其表演技艺也有很多民间的身段和表演技法,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学校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中就可以将乡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西南地区的语文教师在教授相关戏剧课文时就可以将阳戏这种乡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其他地区文化时不忘当地的乡土文化,并且可以引导学生对与生活贴近的阳戏进行深入了解,帮助他们了解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使他们形成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斌鼓励学生为实现理想奋进学习。
 2.诵读地方文化经典
 学校可通过多种课外活动形式,鼓励学生搜集地方文化经典诗词,开展地方经典文化诵读展示活动。音乐、诗词、歌赋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对地方文化的热爱之情。
 我国诗词中有很多描写家乡相关景物,借物抒情或借景抒情的诗词。例如北方学校可以搜集有关古人描写边塞的诗句,通过对边塞荒凉的描写感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通过对边塞辽阔景色的描写诗人宽广的胸怀。通过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诗词诵读,让传统文化在学生的幼小心灵生根发芽,以文人墨客的精神熏陶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
 
 二、乡土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
 学校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学生也是在学校形成基本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的。学校的校园文化环境作为一种隐形教材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将乡土文化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下形成高尚的人文素养。
 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依靠当地的文化特色为基础,转变建设理念,使校园文化与乡土文化相互融合。例如依傍著名仙华山风景景区而建的学校,以仙华山的古迹、风景、故事和传说作为校园文化的基础,将学校育人的目标与仙华山紧密联系,形成高度、厚度、硬度、风度的学校校训,学生以仙华山的天然影响力作为自我激励的基础,促进学生对家乡感情的热爱和对学校的热爱,最终形成自强、努力、拼搏的良好人文素养。
 除此以外学校鼓励学生深入到乡土文化的实践中,是学生亲身体会乡土文化的巨大魅力,将乡土文化中的精髓与自身的成长相融合,逐渐形成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良好生活态度。
 
 三、结束语
 乡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巨大的包容性成就的乡土文化是一种永恒的情怀,更是人文素养的源头。乡土文化中有很多与中华传统美德相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以乡土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将乡土文化不断的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乡土文化传播的载体,用经典的乡土人文情怀引导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的素质的全面的发展,使学生成为对社会有利的新时代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而奉献力量。
 
 参考文献:
 [5]《专业技术人员基础知识读本》第四章第三节中(P81)
 [1]金爱秀.引乡土文化进校园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J].经济研究导刊,2012,09:293-294.
 [2]张宏斌.中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3]高盛荣.谈民间文化进校园在提升高校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价值[J].大众文艺,2015,18:260.
 [4]于仁斌.谈校园文化建设对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05,12:35-36.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投稿邮箱:jyyjxk@126.com 

京ICP备09034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