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电子邮箱 联系我们

本刊网站已开通,欢迎作者、读者使用访问本网站!

 
   
首 页 最新公告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期刊收录 在线投稿 联系方式
  版权信息

主      办: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协      办: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教育文献出版社
编      辑: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编辑部
名誉总编辑:吴康辉
副  主  编:佘维学  薛慧锋
            钱水龙  叶建强
            朱 淮  许国华
外联部主任:刘长明  黎 欣
投稿  邮箱:jyyjxk@126.com
网      址:www.jyyjxk.com
定      价:每期8元,全年60元

 
  相关证书  
  友情链接  
·教育阅读网
·华夏期刊网
·新教师教学杂志官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
  热门文章
首页 > 刊社动态 > 热门文章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初探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初探

王红峰

山西省吕梁市中阳一中 中阳 033400

【摘 要】: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表明:只有通过对学生设疑教学的培养,让学生对历史感兴趣,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进一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因而新课程实践中对学生设疑教学的培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设疑教学 主体作用 主动学习 激发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目前,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历史课缺乏兴趣,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教师在上课中既是导演又是演员。理论传授缺信,学生听课没劲的负面状态,必须进行教学设疑。

而历史课中的设疑教学,应着眼于教学目的,立足于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互动的课堂氛围,从而使历史课成为教而有方、学而有趣、用而有信的活课,以实现素质教育赋予历史课的使命。

教学实践也表明:教师在课堂上不失时机地创设高质量的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课堂气氛也随之而活跃。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设疑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大有裨益。

    教学设疑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创设,笔者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谈谈几点体会。

1.教学设疑以趣激疑应注重联系时事热点

 高中历史课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就当代学生而言,他们知识面广,思想活跃,对当今的国内外大事比较关心,因此历史教师应对他们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学会运用历史知识阐释现实问题,由于课本的局限性,使得它与学生的实际尚存在一定的距离,而教学设疑的创设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恰当的教学设疑必定是取自于现实生活,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学生所关心的或有能力关注的现实问题;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走向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历史重要作用。如在讲述《罗斯福新政》时,讲述罗斯福新政采取各项措施克服经济危机、刺激经济发展的时候,笔者进行这样一个教学设疑:当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而现在美国发生金融危机,美国能否再次渡过经济危机呢?请同学们运用史实,谈谈自己的体会。这几句话一下子就将学生引入了对凯恩斯理论所采取的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之中,但是,笔者适时引导学生,指出美国已不是当时的美国,国际经济形势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我们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同时要理解金融危机任何国家不能独善其身的意义,而你能为解决美国金融危机提出一些建议吗?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体验了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加强了历史学以致用的目的。在这课内容的教学中,因为这一教学设疑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设疑开启探究应呈层次或阶梯式

教学内容是系统而复杂的,知识本身有深浅之分,能力也就必然有高低之别,教师要明确学生的差异性、知识能力的层次性的基础上,实现逐层提高和不断递进才是目的,才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一定要有不同的教学设疑。而探究始于问题,创设问题的层次张力越强,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对教学的重难点知识创设一些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启示下去主动思考问题,探求新知启迪思维。比如对于在讲述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这一观点时学生就提出质疑。面对课堂上学生的突发问题”,笔者进一步进行层次教学设疑:落后了就一定会挨打吗?”“先进强大的国家就一定会欺负弱小的国家吗?”“世界各民族各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是平等的吗?学生在这一系列问题的启发下,积极主动地去探求新知,因此,创设层次或阶梯式的问题,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利于开启学生智慧。

3.教学设疑开拓思维应为开放式的问题

  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学习思考的动力源泉。在教学过程中,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需通过启发学生勇于提问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讨论、辩论等方式,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学习见解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历史课教学中的教学设疑的创设,应只是一种提示和启发,至于问题的答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去思考和感悟。这样,为学生拓展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假如在教学设疑中教师带有明显的提示,就会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学习是不足取的,因此要避免这种情况。要以开放性的问题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好奇求知的强烈欲望,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发散思维求知。例如:讲完鸦片战争后,可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假如道光帝是一个有才华的皇帝,鸦片战争中国能否取胜?这一问题,能引起学生的不同看法。通过设问,激起了学生的积极讨论,教师总结时,不要求唯一答案,只要有理有据就行。通过这些活动的举行,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事件的了解和对民族命运的关注,既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启迪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开启思维动力,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4.调动学生参与创设教学设疑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设疑,并充当教学设疑的主角,而不是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在这里,教学设疑应当是一个化学反应有机体,由教师的和学生的共同参与的,是师生情感的交融、相通的教学过程。由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能够促进思维的问题,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情感反应,形成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与知识的互动化学反应氛围,此时相对理想的教学设疑就形成了;以学生的为主体,也一样能形成教学设疑。在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这一内容的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去看了一些关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经济所遇到的一些问题的材料,并根据材料提出自己的看法。在热烈的讨论或辩论下,学生以认真的态度,执着追求知识的精神展示一些设疑成果:有人说入世我们可以享受更多低价高质的产品,对我们的经济生活有何影响?加入WTO后,我国企业会面临哪些挑战?又会带来哪些机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难道不会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让学生在参与创设的问题中去探求、感悟新知,对学生来说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新体验。

5.教学设疑的形式应体现出多样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历史教坛,理应百花齐放,创造灵活多样的课堂特色。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曾经采用过的形式有:故事设疑、情景设疑、课题设疑、假设设疑、图表材料设疑、漫画设疑、文字材料设疑等方式,总而言之,不论何种形式,只要能服务于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给学生带来感悟新知的情感体验,都应该采用,而不应拘泥于一种形式。而要发挥自身的教学优势,就必须灵活多样地选取能够适应自己的教学需要的方式,从而增强教学的效果。

总之,教海无涯,学无止境。在历史课教学中,创设学习设疑,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探究欲,增强教学的效率,对改变传统历史教学在学生中不太受欢迎的局面。但也存在不足之处是受自身创造力的限制,不是每堂课都能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设疑,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投稿邮箱:jyyjxk@126.com 

京ICP备09034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