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电子邮箱 联系我们

本刊网站已开通,欢迎作者、读者使用访问本网站!

 
   
首 页 最新公告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期刊收录 在线投稿 联系方式
  版权信息

主      办: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协      办: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教育文献出版社
编      辑: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编辑部
名誉总编辑:吴康辉
副  主  编:佘维学  薛慧锋
            钱水龙  叶建强
            朱 淮  许国华
外联部主任:刘长明  黎 欣
投稿  邮箱:jyyjxk@126.com
网      址:www.jyyjxk.com
定      价:每期8元,全年60元

 
  相关证书  
  友情链接  
·教育阅读网
·华夏期刊网
·新教师教学杂志官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
  热门文章
首页 > 刊社动态 > 热门文章 
 
 
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点做法 鲍红彩
 
    
 
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点做法
 
 
山东省莱阳市团旺中心初级中学  鲍红彩  265200 
【摘  要】 现代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学生能独立思考,有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提出问题固然可以促进学生思考,但总是被动的,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感到有问题存在,自己不得不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就被启动了, 学生质疑能力越强,思维就越活跃,越深刻,也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反过来又能促使学生不断质疑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始终处在不断解决新的问题情境和原有认识水平构成矛盾的良性循环之中.正如爱因斯坦提出的:“在科学研究中,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难得多,意义也大.”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十分重要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数学教学 问题意识 学生
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只要在思想与实践过程中有新的体验,新的提高,就应视为创新.创新源于思维,而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和发展动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早就创造新人才的关键。在数学教学中,如果忽视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也就失去了创新的基础.然而,问题意识并非天然生成,而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对于教师而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已经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学生问题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从“敢问”到“会问”的过程.教师只有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条件,才能使学生养成善于质疑的习惯,进而提高学生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的能力.
一、营造和谐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敢问
就目前的数学课堂看,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现象并不多见,他们胆小怕说错或根本无疑可问.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得学生敢问,哪怕学生的问题幼稚可笑,问得“离谱”,也不能轻易挖苦,要正确引导,耐心解疑,因为这本就说明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英国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就是从“苹果为什么从树上落下?”这样简单的问题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所以:首先,教师与学生做知心朋友,充分爱护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努力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共同研究的促进者,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自由发问.其次,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勇气和兴趣。当学生有问题想提出时,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他;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给予积极的肯定,并给予启发、引导;当学生想提问又不敢提问的时候,就用鼓励的语气提示他把问题勇敢地提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班级里的每个学生都逐渐地敢于提出问题.
现代教育提倡鼓励式教学.学生是有感情的个体,他的学习活动依赖于教师的关心、呵护,以及与同伴的和谐相处.教师的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赞许的目光,为学生质疑问题创设了有利的空间,使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不同见解或敢于质疑教材.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更加扎实,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求异思维和超前思维能力,使学生由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由被动提问逐步走向主动质疑之路,进而陪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
二、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重知识的拓展应用
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经验,提出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只有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问题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服务于生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知识的拓展应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比如学习“统计”后,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调查统计一周来自家的居民区或所在的楼上,每家住户扔废塑料袋的情况.一周后组织交流: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建议?怎样向各家各户传达你的建议?这个活动,激发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信心,又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服务社会的精神.有的活动也可以不到校外,通过模拟现实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人的创造就在指尖上,学生都喜爱活动,在活动中动手操作,在操作中动脑思考,通过合作交流,他们对于自己发现和探索出来的问题,理解得最深刻,掌握得也最牢固.如我在上八年级的“轴对称图形”时,要求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矩形,天安门、奖杯、飞机等图片,对折一下,提问:你发现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征?你能创造出这样的图形吗?通过体验活动过程,学生真正懂得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达到了既发现问题也解决问题的目的.所以说实践是学生获取知识,发现数学奥妙的重要途径,也是有法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载体.
四、巧设留白,创造悬念式的问题情况
1.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创设新奇的悬念式情景,可诱发学生在好奇中产生问题,感觉数学奥妙.
教师设计教学时,要注意巧设留白,多给学生创造自我活动的机会.只有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认真地观察、思考、反思,才能发现问题.例如,在教初二年级的统计时,事先调查同学们喜爱哪些课间活动并录制下来,上课要求同学们统计各种活动有多少人?第一次播放:什么也没有统计下来,提问:你们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生:我刚才没记录,现在把每一样记下来.第二次播放:学生认真地听,认真地记.播放完时提问:统计好了吗?有没有什么问题?生:速度赶不上.师:现在我们就来讨论怎样记录就能一次性统计好?生1:相互合作,一人记一样,然后汇总.生2:我们听过两遍,知道了有哪几种活动,先把活动名称写下来,然后注意听,是哪一种就在哪一种的后面打√.师:请各组讨论好用哪种方法统计.第三次播放完,学生神采飞扬,或是组内合作,或是个人单独统计,都能很快完成。整个过程学生一步步地生成问题,也一步步地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加两个字吧只有给学生机会,教师少了一些包办和代替,才能容易暴露一些问题.只有给学生机会,鼓励他们自主探索或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才有利于形成真实有效动态生成的课堂.
     2.设计开放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设计开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新教材对某些知识的教学作了改进,改变了过去过分强调统一标准答案的要求,增强了开放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教学时有价值的引领学生从多角度提出问题,使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
五、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激疑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而且还会把知识当作一种“自我需要”.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理特点,抓住学生思维的热点和疑点,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激疑.这里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或者由教师提出,或者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    
    我有一次在小学听课的过程中,就遇见老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表演情境:先请2个小朋友上台唱歌,后来又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唱歌,让学生观察表演过程.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了“原来有2个小朋友唱歌,又来了1个,现在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引入加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就会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共同探讨解决.
总之,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时,要做到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在初始阶段,要以鼓励学生“敢于”提问为主,逐渐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提问能力的培养有一个从“敢问”到“善问”逐渐过渡到“会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要认真研究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和研究水平,认真仔细地备好每一堂课.只有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和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赫文英,张兰英,贾连. 谈中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J]. 内蒙古: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1997
[2] 梅建青. 选择适合的学法与教法 [J]. 教苑:现代特殊教育,2010
[3] 田斌.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课教学改革研究 [J]. 教育探索, 2006
[4] 张志轩. 中学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研究[J] .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投稿邮箱:jyyjxk@126.com 

京ICP备09034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