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电子邮箱 联系我们

本刊网站已开通,欢迎作者、读者使用访问本网站!

 
   
首 页 最新公告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期刊收录 在线投稿 联系方式
  版权信息

主      办: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协      办: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教育文献出版社
编      辑: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编辑部
名誉总编辑:吴康辉
副  主  编:佘维学  薛慧锋
            钱水龙  叶建强
            朱 淮  许国华
外联部主任:刘长明  黎 欣
投稿  邮箱:jyyjxk@126.com
网      址:www.jyyjxk.com
定      价:每期8元,全年60元

 
  相关证书  
  友情链接  
·教育阅读网
·华夏期刊网
·新教师教学杂志官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
  热门文章
首页 > 刊社动态 > 热门文章 
 
 
《农村留守儿童中问题学生的现状分析与研究》课题研究 吴如芝
 
    

《农村留守儿童中问题学生的现状分析与研究》课题研究

贵州省福泉市教育科学规划2004B086课题组

结  题  报 告

贵州省福泉市城厢镇坪山小学:吴如芝(课题组长)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走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会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问题会越来越大。本课题研究从福泉市城厢镇坪山村出发,课题选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学生,研究工作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助于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有助于社会的稳定,有助于平安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综合归纳留守儿童中问题学生存在的问题,探索出问题学生的有效教育方法和手段,形成解决具有特色的留守儿童中“问题学生”的教育教学模式,让留守儿童中“问题学生” 变成“无问题学生”,使得他们在身心方面都能健康的发展。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姓 名 出生年月 专业职务 学历 学位 工  作  单  位

吴如芝 1981.11 小学高级教师 大专 福泉市城厢镇坪山小学

周廷碧 1962.08 小学高级教师 大专 福泉市城厢镇坪山小学

钱发智 1972.03 小学高级教师 大专 福泉市城厢镇坪山小学

高晓丽 1968.07 小学高级教师 大专 福泉市城厢镇坪山小学

倪祖荣 1963.07 小学高级教师 普师 福泉市城厢镇坪山小学

卢运鸿 1969.11 小学高级教师 大专 福泉市城厢镇坪山小学

谭永泉 1973.06 小学高级教师 大专 福泉市城厢镇坪山小学

张红泉 1968.04 小学高级教师 大专 福泉市城厢镇坪山小学

杨继群 1965.04 小学高级教师 普师 福泉市城厢镇坪山小学

二、课题简介: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校,根据福泉市教育局关于做好留守儿童管理情况工作的要求,我校教师成立了2004B086课题组,对本校留守儿童状况进行了全面摸底,并选择了不同层面的班级进行了重点调研。

课题界定:农村留守儿童:在我们农村,一些学生的父母为了生计出外打工,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但大多数的子女都留在了农村家里,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一起生活,成为儿童中的一个弱势群体——留守儿童。正值生理发育、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时期的孩子们,由于缺少亲情关爱,心理上极易出现偏差。有的逃学、旷课,不交作业、参与社会小青年团体,沾染打架、赌博、酗酒、偷盗等不良习气;也有的出现了性格缺陷:任性、冷漠、自卑、失望、孤独、不安、胆怯等,祖辈的溺爱,也形成“留守儿童”我行我素、不尊敬老人、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等不良性格;还有的孩子因得不到家庭温暖而离家出走……在学校,“留守学生”几乎等同于了“问题学生”,甚至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关注留守,守望未来,“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势在必行,应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给他们温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快乐成长。

相关文献: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指导我们研究各年龄段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便于正确地把握和确定教育策略。       

三、现实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走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会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问题会越来越大。本课题研究从福泉市城厢镇坪山村出发,样本选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研究工作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助于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有助于社会的稳定,有助于平安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

四、目标内容: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综合归纳留守儿童中问题学生存在的问题,探索出问题学生的有效教育方法和手段,形成具有特色的留守儿童中“问题学生”的教育教学模式。

2、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和行为习惯差的问题。呼吁社会、学校、家庭给他们温暖,联络他们的父母、监护人给他们爱,给他们温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生活充满阳光。

3、解决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差的问题,督促他们学习。在校期间督促留守儿童的学习,校外和监督人联络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使他们热爱学习,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成为德、智 、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快乐的学生。

五、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2013年9月——2015年8月

第一阶段:2013年9月——2014年1月为课题申报和理论建构阶段

主要目标:召开课题组会议,进行职责分工和研究预设。

第二阶段:2014年2月——2014年9月为全面铺开阶段

主要目标:资料的收集、案例的开展,摸索积累教育的方法与手段。

第三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5月为验收结题阶段

主要目标:摸清留守儿童中现状,总结“问题学生”教育的模式有效方法。

第四阶段:2015年6月——2015年8月为课题申报评选鉴定阶段

主要目标:汇总各类资料,完成研究报告,申报成果评,申请课题鉴定。

(二)研究方法:

1、文献阅读法。2、行动研究法。

3、调查法。主要通过观察、谈话、问卷、座谈等多种形式。

4、实验法。要设立对比样本,在实践中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

5、经验总结法。要求将成功做法及独到见解等,进行总结和提炼。

六、研究对象:

此次调查研究:我校现有学生123名,留守儿童33人,女童13人,受义务教育学生100人,留守儿童25人,女童5人,学前教育现有学生23人,留守儿童25人,女童18人。123名学生中父母一年回来一次的有27人。

七、案例分析:

1、课题之前的的一些案例:

李茂林,男、性格内向、三年级曾随父母在外省就读,四年级重转回我校,父母均常年外省打工,导致该生成绩很差,在家中爷爷奶奶管不住;

杜昌胜,男、性格外向,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省打工,该生多次从我校转出转入,导致成绩很差,父母与之较难沟通。

课题之后的的一些案例:

2、刘颖、女、聪明伶俐,长期与爷爷奶奶生活,母亲长期外出外省打工,父亲长期在市内打工,很少回家。孩子缺少父母关爱,从一年级开始养成小偷小摸习惯。自确定课题后,在班主任钱发智及其他老师帮助下,基本纠正了偷盗习惯,成绩也有了较大进步。

李厚源,男、性格外向、聪明能干、接受能力强,但倔强、对父母有极强的抵触情绪。父母在他3岁时就外出打工,直到他读三年级时才返乡回家,父母与李厚源之间很难沟通。三年级下期,由于父母教育,李厚源曾离家出走2个月在贵定与街上小混混流浪。五年级时又外出流浪1周。后经班主任倪祖荣和其他老师帮助,成绩进步较大,思想、心理较稳定。

八、初步成效:

(一)、据调查,我校“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大致有这样几种结构类型:

留守儿童的家庭类型 在全部留守儿童家庭中所占比率

与母亲单独在一起(“单亲教育”型) 50%

与爷爷奶奶在一起(“隔代教育”型) 30%

与其他亲戚在一起(“寄养教育”型) 20%

1、“单亲教育”型。

父母双方缺一的家庭我们称之为“单亲教育”型,这样的孩子,我们称为“半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留下来与儿童一起生活,而且父亲外出的比例大大高于母亲外出的比例,“留守儿童”能够与父亲一起生活的比例太小,如此大面积地缺失“严父”的角色,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产生影响。

2、“隔代教育”型。

父母双方都外出、儿童不能与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的,只能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称之为“隔代教育”型,这样的孩子,我们称为“全留守儿童”。

3、“寄养教育”型。

父母双方都外出,把孩子寄养在亲戚或朋友家的,称之为“寄养教育”型。调查访谈中了解到,父母离开时将孩子托付亲戚照管的约占20%,有的亲戚一家人甚至还要照管好几家的孩子。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及其影响情况分析

1、父母亲长年在外,亲情关怀缺失。

与父母半年见面一次的 20%

与父母一年见面一次的 80%

与父母电话联系较少的 10%

没去过父母工作地的 100%

非常想念父母的 90%

 调查结论:“留守儿童”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在生理上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许多的烦恼和问题需要有倾诉的渠道和正确的引导。但由于父母在外,长期不在身边,不能满足孩子情感交流的需要,即使父母一方在家,也因为忙于家务和其他劳动,无暇顾及他们情绪情感的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机会,影响他们心理上的健康成长。由于割舍不了亲情和血缘关系,大多数孩子思念父母,他们希望经常与父母见面或与其呆在一起,可实际上无法做到,有的只能通过电话等方式与父母偶尔联系。与父母打电话,父母主要是问学习和平安情况,其实孩子更渴望与父母有更多的情感交流,不少孩子觉得电话远远不能满足自己和父母的沟通。

2、监护人素质偏低,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是影响人一生的至关重要的教育。儿童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在三种新型家庭中,所受的家庭教育是残缺不全的。

1)监管人监管不力

①单亲教育精力不到位。留在家里的母亲或父亲既当爹又当妈,上有老,下有小,里外家事一大堆,自己忙得不可开交,很难有时间顾及孩子的教育和培养。

② 祖辈监管力不从心。祖父辈老人,文化低,根本无法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与教育方法也有局限性,缺少教育孙辈的能力,并且与孩子存在较大的代沟,难于沟通与交流。

③ 亲戚监管责任不到位。作为亲戚,往往对孩子的不良表现也不敢或是不愿多作批评:父母不在,万一批评后,出了事情责任谁来承担?也有的认为反正不是自己亲生孩子,管严了孩子会记恨的。所以通常只能解决他们的起居和温饱问题,不能严格管教及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

2)父母思想认识有偏差。

在调查中了解到,大部分家长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挣更多的钱,为家庭生活和孩子成长提供坚实的经济和物质保障。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关注和考虑得较少,往往停留在学习有没有进步、考试有没有考95分以上等浅层问题,没有全方位地、深层次地思考家庭教育和品行发展问题。有的家长则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文化照样能挣钱,大学生照样打工,孩子读书好坏无所谓。 

九、“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品行情况分析:

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品行、心理和安全方面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他们不仅是学习上的“差生”,而且往往是心理和行为上的“学困生”。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打工,家庭没有称职的监护人,有些孩子因此变得任性、自私或性格孤僻。由于亲情的缺失,无助感,被遗弃感,失落感的逐渐产生,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大都存在相对孤僻、内向、脆弱、自卑、不合群的问题,同时因为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不同程度地表现为不懂得关心人。消极情绪一直困扰着孩子,使他们变得自卑、沉默、悲观、孤僻,或表 现为任性、暴躁、极端的性格。调查表明,有50%的留守儿童表现为任性、野蛮、内向。他们在校表现为不遵守纪律,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缺乏礼貌待人常识,个别“留守儿童”甚至沉溺网吧、有赌博等不良行为。 

十、三条对策:

对策之一:架设“心桥”,加强亲子间的沟通和交流。

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即使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婆外公全身心地泡在孩子身上,也无法取代父母之爱。他们往往千里迢迢给孩子寄来钱或许多价值昂贵的物品,却长年没给孩子一个电话、一封信,造成孩子情感饥饿。

1、为“留守儿童”设立公共电话,开通“亲情热线”,让亲子间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沟通交流。

2、让鸿雁传情。通过组织学生“与远方的家长说说心里话”和“提倡写思念日记”等活动,让他们把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发泄出去。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又解决了他们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对策之二:举办“留守儿童家长学校”,提高监护人的家庭教育素质。

家校联系,进一步教育孩子:学校的教育必须和家庭教育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在教学中,采用家校联系卡,针对问题,注重及时性。注重可操作性,“不是说教,更不是告状”。及时反馈,注重连续性。

对策之三: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教师经常讨论留守儿童思想、人格、行为和学习等方面情况。完善教育和管理留守儿童的管理办法,做到清楚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清楚留守儿童病史状况,清楚留守儿童父母的务工地点和联系方式。

总之,只要全社会都来关注和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办法一定会比问题多,“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一定能得到较大的改观。

十、研究成果:

(一)、一年多来,本课题组教师向市教育局上交完成了课题审请报告、完成了课题的开题报告、共发表三篇论文并获一等奖:

1、谭永泉老师的论文《农村留守儿童中问题学生现状分析调查报告》:发表在《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杂志2014、第5期(下)国际刊号:ISSN16710487,国内刊号:CN22-1329/I  邮发代号:12-329并获论文评选一等奖;

2、钱发智小组的论文《有关留守儿童中问题学生案例研究》:发表在《教学研究》2014、第40期国际刊号:ISSN00301996,国内刊号:CN62-0021  邮发代号:36-674并获论文评选一等奖;

3高晓丽小组的论文谈谈有关留守儿童中问题学生的教育发表在《教学研究》2014、第37期国际刊号:ISSN00301996,国内刊号:CN62-0021  邮发代号:36-674并获论文评选一等奖;

(二)、通过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本课题组取得了一些结论:

1、通过课题研究可以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

2、通过课题研究可以促进学校的发展,提升了校本教研的档次。

3、通过课题研究可以促进留守儿童发展,提高他们的成绩。

4、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探索意识增强,课堂教学呈现活力。

5、聚力聚焦,同心构筑学生安全屏障。

6、建立留守儿童管理体系,确定管理目标,划分责任范围。

7、社会、学校要加强留守儿童社会问题研究,研究制定对策。

8、创设温馨的家庭环境,将亲情留住。 

9、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定期召开座谈会。

10尊重有问题的留守儿童,消除其逆反心理。 

11、更新评价观念,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

参考文献:

1、《从理念到行为》凤凰传媒出版社。200210月。

2、《教师怎样作教育行动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2月。

 3段成荣:《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人口研究》2005年第1期。

   4、林宏:《留守孩子教育现状的调查》,《福建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5《义务教学教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版)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投稿邮箱:jyyjxk@126.com 

京ICP备09034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