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电子邮箱 联系我们

本刊网站已开通,欢迎作者、读者使用访问本网站!

 
   
首 页 最新公告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期刊收录 在线投稿 联系方式
  版权信息

主      办: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协      办: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教育文献出版社
编      辑: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编辑部
名誉总编辑:吴康辉
副  主  编:佘维学  薛慧锋
            钱水龙  叶建强
            朱 淮  许国华
外联部主任:刘长明  黎 欣
投稿  邮箱:jyyjxk@126.com
网      址:www.jyyjxk.com
定      价:每期8元,全年60元

 
  相关证书  
  友情链接  
·教育阅读网
·华夏期刊网
·新教师教学杂志官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
  热门文章
首页 > 刊社动态 > 热门文章 
 
 
我与课改共成长 魏律洋
 
    

我与课改共成长

——用心去学,用心去教

 石城二中  魏律洋

一位学者曾做过一项调查:他到一所学校去,用粉笔在教室的黑板上轻轻一触,黑板上就出现一个小白点。老师问:这是什么?国外的孩子十分活跃,争先恐后地说:这是天上的星星,这是路边的石子,这是小虫、这是树上的甜果……由于他们丰富多彩的想象而有了各种各样的答案。而在我们中国,同样的动作、同样的问题却引起全班同学一片茫然。在老师的追问下他们才齐声答到:这是粉笔点!教室里没有一点杂音。这和国外的学生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深深地知道:我们不是未来,但我们的事业是未来。我们不是栋梁,但我们的事业是栋梁。如果我们所经营的教育再不改革,我们将延误下一代,将被时代所抛弃。

可喜可贺的是在我们翘首期盼中,在我们的声声呼唤下,新一轮课程改革终于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迈入了我们的课堂,与我们朝夕相伴了。虽然我和孩子们与课改同行的日子并不长,但是我们正感受着课改带给我们的希望,正体验着课改带给我们的激情,正品味着课改带给我们的喜悦!  

记得在2013年冬季,温校长来校后不久,就带领我们去三明学习,通过看、问、查、访等形式,深知我们当今的教学模式已不适用于当今的时代,我们必须课改。中国有句古话:“滞,则死;变,则通。”我们的教育观念需要更新,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之后,我们学校的新课改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了——先学后教,三步五环节。

回首走过的课改之路,我们有过困惑,有过焦虑,也有过徘徊,在完成新课标提出的探究式学习的重任时,我总是手忙脚乱;在实现新课标倡导的既要体现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又要保证秩序井然的课堂纪律时,我总是顾此失彼。记得那是参加课改不久,我非常精心地准备了一堂研讨课,想把我所学到的新观念、新方法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可学生们都“不配合”,孩子们都被我设计的那些热闹的游戏吸引住,只顾自己玩去了,我只好费力的把课文讲完,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领导和老师们的评价是:“你还是老调重弹”;“你没能做到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你眼中只有教材,没有学生”……在这“出师不利”之时,领导和老师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和鼓励,特别是校长的一句话让我如梦初醒:“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你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在和同事们的讨论交流中,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我一方面加强学习,研读实验书籍、网上浏览交流、撰写案例反思,同时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与专家零距离接触,使自己不断更新观念。一方面积极投身实践,课堂上,我努力转变教师角色,蹲下身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学生;同时鼓励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尽量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课改给了我一个成长的空间。感谢它使我逐渐懂得自己再也不能居高临下地审视孩子,而应蹲下身子和他们交朋友,充分的尊重信任和鼓励我们的每一个孩子。感谢它使我逐渐认识到自己再也不能满堂灌输,而应引导孩子自主探究。感谢它还使我逐渐学会了和同事分享课改的点点滴滴,并使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课改让我懂得了为人师的真正含义,也体会到了为人师的真正幸福。在我和孩子们共同编织的课堂上,我常常会被他们那一个个彰显个性的精彩发言所吸引,被那一串串富有情趣的奇思妙想所陶醉,被那一次次充满自信的展示所感动。感谢课改给孩子一个享有知识的游乐场。   

课改驱走了旧陈俗,教育迎来艳阳春。遥望今后的课改之路,或许我们仍像刚走路的孩子一样步履蹒跚;或许我们仍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意想不到的困难,但亲爱的老师们,请别忘记课改给我们带来的一份份惊喜与感动吧!最后,谈谈课改中的几点思考

1、研读课标,深挖教材,建构知识

“课上十分钟,课下十年功”,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所以我们应研读课标,深入解读教材,把握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整合教材。我们现在手上不是有一本《导学案》和《导学测评》吗,那里的知识很全面又富有层次,当然靠这两本书还不行,可以罗列各年的中考试题、练习册、新课标等等。课标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教材只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途径,不能完全死搬硬套。在备课时总是先熟读课标,由课标出发将课本详细、仔细的阅读、理解、消化,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并且结合学生实际,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关键,以重点、难点来带动全面,系统科学地整理安排教学的内容,熟练把握自己的课堂设计,以求做到游刃有余。一句成语说得好,"深入浅出"。把教材钻得越深,悟出来的道理就越透彻,备出来的课也就越好,这样上起课来就收放自如,也能够讲在点子上。

2、先学后教,落实预习关

我们了解过、也学习过很多先达学校的经验,其中最大的共同点之一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或许说法有所不同而已,这里的“先学”就是“预习”,其实我们在教学中也经常和学生说“课前一定要预习”!只是我们没有狠抓落实这一关,当然我们也缺乏预习指导,所以我们的学生预习时最多只停留在“看书”这一关。现在学生可以根据《导学案》提前做好预习导学,关键还是课前一定要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这样学生听课时已有知识的轮廓、老师知道学生的薄弱环节,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控制教师的"讲",让学生充分地练习和巩固,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化整体化
    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怀疑已成为定论的东西。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就是在质疑、解疑中提高的。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觉学习是讲理的心智活动而不是硬"灌"。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会提高。

4、注重知识的迁移和拓展

我每教一点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例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学生要想很好地理解与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就必须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为基础,运用迁移和同化理论,使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一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从而完成新知的建构过程。同时,也为学生自主学习三角形面积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夯实基石。学生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依据原有知识体系,通过采用剪——移——拼的方法,对平行四边形进行转化,学生将很容易自主发现规律,即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长方形的宽。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用心去学,用心去教,课改的阳光将普照大地,我们一定能够跟上改革的浪潮,并走在最前沿。

我与课改共成长

——用心去学,用心去教

 石城二中  魏律洋

一位学者曾做过一项调查:他到一所学校去,用粉笔在教室的黑板上轻轻一触,黑板上就出现一个小白点。老师问:这是什么?国外的孩子十分活跃,争先恐后地说:这是天上的星星,这是路边的石子,这是小虫、这是树上的甜果……由于他们丰富多彩的想象而有了各种各样的答案。而在我们中国,同样的动作、同样的问题却引起全班同学一片茫然。在老师的追问下他们才齐声答到:这是粉笔点!教室里没有一点杂音。这和国外的学生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深深地知道:我们不是未来,但我们的事业是未来。我们不是栋梁,但我们的事业是栋梁。如果我们所经营的教育再不改革,我们将延误下一代,将被时代所抛弃。

可喜可贺的是在我们翘首期盼中,在我们的声声呼唤下,新一轮课程改革终于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迈入了我们的课堂,与我们朝夕相伴了。虽然我和孩子们与课改同行的日子并不长,但是我们正感受着课改带给我们的希望,正体验着课改带给我们的激情,正品味着课改带给我们的喜悦!  

记得在2013年冬季,温校长来校后不久,就带领我们去三明学习,通过看、问、查、访等形式,深知我们当今的教学模式已不适用于当今的时代,我们必须课改。中国有句古话:“滞,则死;变,则通。”我们的教育观念需要更新,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之后,我们学校的新课改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了——先学后教,三步五环节。

回首走过的课改之路,我们有过困惑,有过焦虑,也有过徘徊,在完成新课标提出的探究式学习的重任时,我总是手忙脚乱;在实现新课标倡导的既要体现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又要保证秩序井然的课堂纪律时,我总是顾此失彼。记得那是参加课改不久,我非常精心地准备了一堂研讨课,想把我所学到的新观念、新方法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可学生们都“不配合”,孩子们都被我设计的那些热闹的游戏吸引住,只顾自己玩去了,我只好费力的把课文讲完,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领导和老师们的评价是:“你还是老调重弹”;“你没能做到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你眼中只有教材,没有学生”……在这“出师不利”之时,领导和老师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和鼓励,特别是校长的一句话让我如梦初醒:“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你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在和同事们的讨论交流中,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我一方面加强学习,研读实验书籍、网上浏览交流、撰写案例反思,同时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与专家零距离接触,使自己不断更新观念。一方面积极投身实践,课堂上,我努力转变教师角色,蹲下身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学生;同时鼓励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尽量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课改给了我一个成长的空间。感谢它使我逐渐懂得自己再也不能居高临下地审视孩子,而应蹲下身子和他们交朋友,充分的尊重信任和鼓励我们的每一个孩子。感谢它使我逐渐认识到自己再也不能满堂灌输,而应引导孩子自主探究。感谢它还使我逐渐学会了和同事分享课改的点点滴滴,并使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课改让我懂得了为人师的真正含义,也体会到了为人师的真正幸福。在我和孩子们共同编织的课堂上,我常常会被他们那一个个彰显个性的精彩发言所吸引,被那一串串富有情趣的奇思妙想所陶醉,被那一次次充满自信的展示所感动。感谢课改给孩子一个享有知识的游乐场。   

课改驱走了旧陈俗,教育迎来艳阳春。遥望今后的课改之路,或许我们仍像刚走路的孩子一样步履蹒跚;或许我们仍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意想不到的困难,但亲爱的老师们,请别忘记课改给我们带来的一份份惊喜与感动吧!最后,谈谈课改中的几点思考

1、研读课标,深挖教材,建构知识

“课上十分钟,课下十年功”,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所以我们应研读课标,深入解读教材,把握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整合教材。我们现在手上不是有一本《导学案》和《导学测评》吗,那里的知识很全面又富有层次,当然靠这两本书还不行,可以罗列各年的中考试题、练习册、新课标等等。课标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教材只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途径,不能完全死搬硬套。在备课时总是先熟读课标,由课标出发将课本详细、仔细的阅读、理解、消化,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并且结合学生实际,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关键,以重点、难点来带动全面,系统科学地整理安排教学的内容,熟练把握自己的课堂设计,以求做到游刃有余。一句成语说得好,"深入浅出"。把教材钻得越深,悟出来的道理就越透彻,备出来的课也就越好,这样上起课来就收放自如,也能够讲在点子上。

2、先学后教,落实预习关

我们了解过、也学习过很多先达学校的经验,其中最大的共同点之一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或许说法有所不同而已,这里的“先学”就是“预习”,其实我们在教学中也经常和学生说“课前一定要预习”!只是我们没有狠抓落实这一关,当然我们也缺乏预习指导,所以我们的学生预习时最多只停留在“看书”这一关。现在学生可以根据《导学案》提前做好预习导学,关键还是课前一定要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这样学生听课时已有知识的轮廓、老师知道学生的薄弱环节,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控制教师的"讲",让学生充分地练习和巩固,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化整体化
    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怀疑已成为定论的东西。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就是在质疑、解疑中提高的。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觉学习是讲理的心智活动而不是硬"灌"。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会提高。

4、注重知识的迁移和拓展

我每教一点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例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学生要想很好地理解与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就必须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为基础,运用迁移和同化理论,使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一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从而完成新知的建构过程。同时,也为学生自主学习三角形面积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夯实基石。学生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依据原有知识体系,通过采用剪——移——拼的方法,对平行四边形进行转化,学生将很容易自主发现规律,即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长方形的宽。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用心去学,用心去教,课改的阳光将普照大地,我们一定能够跟上改革的浪潮,并走在最前沿。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投稿邮箱:jyyjxk@126.com 

京ICP备09034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