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电子邮箱 联系我们

本刊网站已开通,欢迎作者、读者使用访问本网站!

 
   
首 页 最新公告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期刊收录 在线投稿 联系方式
  版权信息

主      办: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协      办: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教育文献出版社
编      辑: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编辑部
名誉总编辑:吴康辉
副  主  编:佘维学  薛慧锋
            钱水龙  叶建强
            朱 淮  许国华
外联部主任:刘长明  黎 欣
投稿  邮箱:jyyjxk@126.com
网      址:www.jyyjxk.com
定      价:每期8元,全年60元

 
  相关证书  
  友情链接  
·教育阅读网
·华夏期刊网
·新教师教学杂志官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
  热门文章
首页 > 刊社动态 > 热门文章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之思考 高平玲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之思考
 山西省中阳县北街小学 高平玲
 摘要: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通过预习,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乐、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励学生的阅读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的积极性、阅读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环节有很多,下面我就自己的几点心得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重视预习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通过预习,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乐、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励学生的阅读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
     二、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考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草丛的村落》一课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草丛中去观察,感受小虫的世界,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挑逗起来了,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文学习中。
     皮亚杰曾说:“思维是从动作开始,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向前发展。”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总站在自己的角度怨天尤人,而应思考如何在语文课上巧妙开发、利用这一潜力。在这一次次的教学中,孩子们走出了教室,把操场、花园、、、、、、当做了课堂,不仅满载而归,而且其乐无穷。
     三、多种形式地朗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愉快的课外作业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长此以往,对语文学习的厌倦就在所难免,语文教学当然就难于逃脱费时、低效的窘迫。教学中,针对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及认知水平,可以设计许多形式各样的作业练习,有的是随堂练习,有的是课前的预习,更多的是学习课文时的动手动脑作业,比如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许多实践性很强的作业。
     五、用爱心转化学困生
     我们要全面地了解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能否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否真正向我们敞开。要引导学困生心灵转向,唯一的办法,就是要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积极倡导班级同学都是兄弟姐妹的人文环境,倡导同学之间要相互关爱、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从课堂授课、课外辅导、作业批改、个别辅导,从心里期待、行为引导,到耐心等待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的微小进步。
     总之,我们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及需求,创建新的知识传授模式,树立新形象,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鼓励,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打造一个学生快乐、轻松、高效的学习环境!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投稿邮箱:jyyjxk@126.com 

京ICP备09034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