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电子邮箱 联系我们

本刊网站已开通,欢迎作者、读者使用访问本网站!

 
   
首 页 最新公告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期刊收录 在线投稿 联系方式
  版权信息

主      办: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协      办: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教育文献出版社
编      辑: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编辑部
名誉总编辑:吴康辉
副  主  编:佘维学  薛慧锋
            钱水龙  叶建强
            朱 淮  许国华
外联部主任:刘长明  黎 欣
投稿  邮箱:jyyjxk@126.com
网      址:www.jyyjxk.com
定      价:每期8元,全年60元

 
  相关证书  
  友情链接  
·教育阅读网
·华夏期刊网
·新教师教学杂志官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
  热门文章
首页 > 刊社动态 > 热门文章 
 
 
为作文注入一缕清泉 张雪侠
 
    
为作文注入一缕清泉
 
   张雪侠
 
【内容提要】作文教学旨在引导学生用笔阐述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与判断,表达自己对亲情、友情乃至人间真情的感受与体验。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注重阅读,激活学生写作源泉,训练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借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真正做到以我手写我思,以我手抒我情,写出为生活而喝彩,为生命而歌唱的文质兼美、个性飞扬的美文佳作。
 
【关键词】  激活源泉   训练思维    借鉴技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作文清新不竭的源泉,作文就是学生观察、认识、思考生活的过程,也是学生捡拾生命历程中的一朵朵浪花、一片片绿叶的过程,是记载自己思想逐渐成熟、品质不断提升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积累生活的点点滴滴,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学生作文的源泉就会清新不竭。而书本又是人类生活智慧的的结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加强课内外阅读,积累词汇、借鉴范例,训练技巧,提升构思谋篇,遣词造句的能力,在厚积薄发、多写多练中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因而,教师要能为学生的作文注入一缕清泉,让生活与书本这两只主导学生作文素材的翅膀比翼齐飞,在天空划出一道靓丽彩虹。
一、激活源泉,厚积累。
“生活处处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 学生采集的社会生活信息越多,写作的素材就越丰富,学生就不会出现“无米之炊”的困境。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深入社会各个层面,用明亮的眼睛摄取亮丽的风景,用聪颖的耳朵聆听美妙的声音,用敏锐的触觉感知生活的真味。(1)学校生活: 师生风采,同学友情,活动剪影,课堂内外……体验生活的多彩,成长的快乐。(2)家庭生活: 一顿美餐、一次散步,一声叮咛、一个微笑;一句唠叨、一次争吵……体味家的温馨,爱的无微不至。(3)社会热点:雪灾、旱灾、水灾,地震,奥运会,世界杯,世博会,新近发生的热门事件……在心灵震撼中感受生命的顽强,真情的可贵,祖国的温暖,拼搏精神之激励人心。关注社会生活,疏通写作渠道,一幅幅生活画面摄入心间,学生的笔下将会喧响八方风雨,四海潮声,将会浮现时代风云,人间温情,将会呈现一个广阔的、瑰丽的、温暖的世界。
     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手段日益广泛。广播、电视、网络能够迅速及时地传播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形式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教师应该以此为契机,为学生收看科学定向,以更好地拓展学生视野、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写作能力。风景名胜、气象与导游、人与自然,动物世界,领略自然风光之神奇,感受人类生活之美好;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时事纵横、时事财经,领略世界风云,倾听时代旋律;百家讲坛、百科探秘、科学与发现,了解前沿科技,培养探索精神;今日说法、请出当事人、寻找目击者,了解事件脉络,培养推理能力;节日晚会、爱国主义影片,聆听窜词,积累词汇,提高表达能力。
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教师引领学生走进课内外书籍的海洋,沐浴人类智慧的光辉,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存储。教师还要引领学生搜集背诵大量的名言警句、民间谚语、诗文名句。同时指导学生自觉地将阅读材料分门别类,制作“读书卡片”、“阅读札记”等,建立自己的作文材料库。
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做到了:关注生活,关注媒体,注重阅读,掌握了获取写作信息的途径与贮存信息的方法,就会造成一种势能,使胸中有故事。材料积累到一定量,就会转化为创造能力,从而产生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下笔就会如汩汩泉水涓涓流淌,清新自然;妙笔生花,佳作迭出。
二、训练思维,多创新。
苏东坡说过:“文章最忌随人后。”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学生有了丰厚的材料,还必须有创造性的思维;有了创造性的思维,学生才能够写出有创意的作文。
诗歌、小说、戏剧都或多或少地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空间,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提高学生创造形象的能力。如与牛郎织女相关的诗歌,似乎都在表达牛郎织女隔河相望而不能相聚以倾诉相思之苦的悲凄之情。而学生在《今日的牛郎织女》中写到: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牛郎织女用上了现代化的通信工具,可以近距离接触,可以互诉衷肠……在学生笔下,牛郎织女相会不再是一种奢望,可以说是牛郎织女故事的现代版。学生的想象虽没有了神话传说的神秘色彩,却也反映了学生对人间至真至善至美之情的认同,对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祈愿,因而显得合情合理。小说《药》《项链》,戏剧《雷雨》等等,作者都有巧妙的空白处理,教师可以选准能启发学生想象的触发点,用来有效地开发、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已定论的课文分析大胆质疑,勇于翻新,使其在一点一滴的积累当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求异思维的习惯。如教莫泊桑的《项链》一文,传统的观点认为:玛蒂尔德是一位贪图享受、爱慕虚荣并为此付出了十年青春代价的小资产阶级妇女的形象,认为作者写作此文是为了讽刺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对于传统的评价,有些学生感到困惑。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讨论:玛蒂尔德真的是一个坏女人吗?你怎样看待玛蒂尔德?同学们讨论热烈,见仁见智:“痛苦”的梦想表现了玛蒂尔德对不公平命运的抗争;舞会前的精心装扮表现了玛蒂尔德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美的追求;为还项链而债台高筑,表现了玛蒂尔德的诚实守信、重义轻利;十年辛苦偿还债务,表现了玛蒂尔德的忍辱负重、坚忍不屈;不明真相前的举动,表现了玛蒂尔德的单纯、善良;明白真相后的微笑,表现了玛蒂尔德的质朴、洒脱。同学们从人性的角度看到了玛蒂尔德身上闪光的、可贵的品质,他们对玛蒂尔德冲破传统的认识,也就顺理成章地得出了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对玛蒂尔德应该从人格上予以同情、宽容、乃至尊重。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更要注重学生逆向思维品质及方法的引导与训练,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审视人们熟知的事物。如:面对“绿藤”,学生看到了它以柔弱之躯顽强地攀援自己人生的高度,在炎热的夏日带给世人一丝清凉,其精神、其品质多么令人敬佩,但学生也看到了绿藤在攀援时,要紧紧的趴着高墙、死死的绕着大树,其缺乏独立性,甚至有点不择手段又令人不齿;面对“春蚕”,学生看到了它“到死丝方尽”之奉献精神的可敬,但学生也看到了它作茧自缚、缺乏创新精神的可悲。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审视人们熟知的一些熟语或警句,如:“班门弄斧”本用来批评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缺乏自知之明的人;学生反其意——“弄斧必到班门”,鼓励向权威挑战,展示自己实力的人。“老马识途”本指经验是走向成功的捷径;学生反其意——老马踏上新路后将满目茫然,无所适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本用来批评得过且过地混日子之人;学生反其意——赞扬居其位谋其政之人。再如“酒香也怕巷子深”“良药未必苦口,忠言不必逆耳”“上梁不正下梁顶”等运用逆向思维得出的观点,因其独辟蹊径而令人耳目一新。学生以其立意作文,必能受到读者青睐。
三、借鉴技法,勤练笔。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语文教师就应像叶老说的那样,用好例子,用足例子,用活例子,在文本导读与分析鉴赏中,引导学生从作家别具匠心的构思与个性鲜明的行文技巧中去体会、感悟有关的写作技巧,并将其迁移过来指导自己的习作,以读促写,以写带读,使学生的阅读技能与写作技能在具体、形象的阅读教学中得到培养与提高。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应用从阅读中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作。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历练的。”写作是作者的人生感悟与生活素材、写作技巧的完美统一。要达到这一境界,关键是要勤写多练。
教师应带领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练笔活动,为学生开辟一方写作园地。(1)心灵写真。日记给了学生一个独有的心灵空间,给了学生一方尽情宣泄个人情感的田地。引导学生选择一天当中发生的众多事情中最有意义、最不能忘怀的内容加以记录,可以描写、记叙、抒情或议论,可以热爱、赞美、批评或抱怨,持之以恒,形成个人心灵写真集。(2)人生感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现象,思考人生哲理,记录警言妙语,学做人,促写作。(3)评论纵横。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我创造,所以我生存。”抓住契机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场辩论、一次口角,一场球赛……语文教师还要敢于打破“权威”,宽容“异端”,呵护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激励学生记录自己的哲言慧语,培养学生写作小评论的习惯。只有在经常性的练笔中,学生才能得心应手地筛选素材,驾驭文字,抒写心声,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有一个质的飞跃。
为生活打开一扇窗,为作文注入一缕清泉。教师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关注媒体、加强阅读,为学生掘开写作之泉源,疏通写作之渠道;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与逆向思维等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借鉴名家技法,鼓励学生坚持练笔,勤于实践,将写作变成不吐不快的自觉行动。学生写作就能够思接千载,情通万里,澎湃时间长河,激荡空间风云,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写出鲜活灵动、流光溢彩、跳动时代脉搏的好作文。
【参考文献】
蓝颂华《让笔植根于生活的沃土》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投稿邮箱:jyyjxk@126.com 

京ICP备09034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