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电子邮箱 联系我们

本刊网站已开通,欢迎作者、读者使用访问本网站!

 
   
首 页 最新公告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期刊收录 在线投稿 联系方式
  版权信息

主      办: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协      办: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教育文献出版社
编      辑: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编辑部
名誉总编辑:吴康辉
副  主  编:佘维学  薛慧锋
            钱水龙  叶建强
            朱 淮  许国华
外联部主任:刘长明  黎 欣
投稿  邮箱:jyyjxk@126.com
网      址:www.jyyjxk.com
定      价:每期8元,全年60元

 
  相关证书  
  友情链接  
·教育阅读网
·华夏期刊网
·新教师教学杂志官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
  热门文章
首页 > 刊社动态 > 热门文章 
 
 
试论语文高效课堂的打造 王仕培
 
    
试论语文高效课堂的打造
  王仕培
怎样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首先教师要对什么是有效的语文课堂有一定的了解,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我们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学生学到了,学好了才是有效的教学,课堂教学必定要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课堂教学所有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那么,我们在实施和打造高效的过程中应该做些什么呢?笔者认为至少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精确定位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定位,就跟人背东西一样,一百斤重的东西学生再怎么努力也背不起,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背上几本书,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完成任务,当然也就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在制定学习目标时,既要考虑班内差生的接受能力,又要考虑中等生及优等生的提高。否则就会导致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两级分离。所以,学习目标的制定必须兼顾好、中、差三个层面。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学习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再做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能吃得了.吃得消.
二、互动展示环节与自主学习设计必须要合理
就语文课来说,自主学习与互动展示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两个导学、互动策略、展示方案”的模式。第一个导学,让学生自主读课文,让学生感知课文语言。然后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再细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第二导学,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在老师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会运用语言。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服务。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读”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
三、课堂展示要精当
课堂展示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是进行自学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能直接体验出学生自学的成败。当学生展示时,应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答案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可以不引导,不点拨,让学生再答,直到他们想到山穷水尽还是解决不了。这时,教师必须细细揣摩,绝不能袖手旁观,要“点”、“导”,要“点”到有用之处,“导”到学生心里去,“拨”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中,只有通过“点”、“导”的技巧与艺术,才能体现出高效课堂的理念及价值。但展示时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去进行置疑辨析。
四、教学活动调控要灵活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我们不是倍受关注的亮点,应该把更多的精彩留给学生。要努力缩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使他们从心底爱上语文课。还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实物及学生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的想象力。同时,教师要”照顾好”每个学生,使人人都有“成就感”。在课堂中,我们尽量给学生以不同程度的点拨、启发,使他们均有“成就感”。比如背诵课文,可让优等生、中等生背诵并理解运用,而对于后进后,只要求他们读熟就可以了,教师还要适时鼓励,使每个学生都有冲劲。                        
总而言之,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新的理念,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才能高效的达到这一最终目标。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投稿邮箱:jyyjxk@126.com 

京ICP备09034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