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电子邮箱 联系我们

本刊网站已开通,欢迎作者、读者使用访问本网站!

 
   
首 页 最新公告 杂志介绍 征稿启事 投稿须知 期刊目录 期刊收录 在线投稿 联系方式
  版权信息

主      办: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协      办: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教育文献出版社
编      辑: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编辑部
名誉总编辑:吴康辉
副  主  编:佘维学  薛慧锋
            钱水龙  叶建强
            朱 淮  许国华
外联部主任:刘长明  黎 欣
投稿  邮箱:jyyjxk@126.com
网      址:www.jyyjxk.com
定      价:每期8元,全年60元

 
  相关证书  
  友情链接  
·教育阅读网
·华夏期刊网
·新教师教学杂志官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
  热门文章
首页 > 刊社动态 > 热门文章 
 
 
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李玉英
 
    
 
                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李玉英
  李玉英
关键词:学生   语文    自主学习
培养提高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实现自主发展。
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老师不做;学生自己不能做的事情,老师指导做;学生不愿做的事情,老师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让学生乐意去做。这是我多年语文教学的始终坚持的一个原则。让学生走进生活,让语文走进学生是达到这个目标的主要途径。
为了这个目标,我认为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的学习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大语文知识从小的方面学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一样宽阔。与其让学生生硬的去消化一些枯燥的语文知识,到不如从小的方面让学生感受语文的丰富:让学生知道,语文原来是一幅漂亮的书法作品,是生日送给老师、朋友、亲人的一句问候,是商场竞争中的一句充满智慧的广告词,是在爸妈吵架时的一句温馨的劝慰。语文是影视作品中让人难以忘怀的 故事 情节,是一句家喻户晓得经典台词。
其次,老师要讲的知识用自己的方法学
毫无疑问教材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但是对于久居校园,远离生活和历史的学生,总会有一种陌生感的产生。老师的讲解总会有带上老师自己的个人体会和感情。如果让学生找到自己的方法,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教材的内容。可能要比听老师的讲解容易得很。比如,我在教学古诗《山行》时,就力图让学生借助图示,想象,伴着舒缓的音乐来一次登山运动,感受秋天的天高气爽,放一下秋景枫叶的火红似海,把读者带到古诗所表达的情境中来,学生会浮想联翩,不同的感官刺激着学生的神经,自有一番别样的领悟在小读者心间升腾开来。深秋的凉爽,曲径通幽的山间小道,稀疏的村落在云朵的掩映下,犹如仙境一般,如火的枫叶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灿烂,让人心生欢喜和满足。自然的风光美景让人心生眷恋,勾起了读者的无线遐想。
让学生给自己创造一个和作品内容相似的心境或氛围,这样可能会让学生的感情很快贴近作者或融入课文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查阅故事发生的背景资料和作品相关相关评论,不仅能够使学生从更深的层面去理解作品的内涵和外延,而且更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勇于对同学或老师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不同看法,则更能够使学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交流过程中,能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总之,调动学生的一切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
第三,课堂内的知识放在课堂外学
语文即生活。不仅是说语文的内容来源于生活。更主要的是让这些知识再回到生活。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学生才能理解生活的内涵,才会热爱人生,珍惜生活。“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课程标准也是这样说的。  
让学生把课内的语文知识还原到生活中去,让他们知道语文学习不只是继承,更主要是为了创新。在教学上册 《会走路的树》,在教学的结束部分,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环节:小鸟跟着小鹿来到他们的家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学生的想象如同查收翅膀的飞鸟:有大摆筵席招待的场景,有深情拥抱在一起,友情动物邻居参加的盛装舞会、、、、、一幅幅人世间别后重逢的美好景象闪耀在每个同学的脑海,如同在观赏一场又一场的喜剧电影,让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
第四,分散的语文知识整体学
不论是一个学段还是一个学期或者是一篇课文。他们都包含有许多散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会更有利于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老师的问题设计也要善于从大的方面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养成抓根本,抓关键的学习。
新的学期开始,拿到新的课本要让学生看一下课文的封面,编者,出版社,课本的目录,及教材内容的安排体系。这也学会更有利于学生对本学期学习内容的把握。一本书是这样,一个教学单元也可以这样:让学生看看本单元有几篇讲读课文,几篇自读课文,哪几个作者以前见过等等。教师的问题设计也要在整体上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譬如,在教学《大作家的小老师》这一课时,我让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进文本,领略文章的内涵,学生提出了诸如“大作家是谁?小老师是谁?他(她)是如何成为大作家的小老师的?大作家为啥要称他(她)为小老师?”、、、、、、让学生一下子就能够抓住课文重点。我认为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把整个学段的课本都拿来读读。这样学才叫真正的‘大语文‘。
 
参考文献:《小学语文新课标》 、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投稿邮箱:jyyjxk@126.com 

京ICP备09034123号